幼儿园孩子办“集体婚礼”,“成人化”教育不可取

2024-06-17 21:00 阅读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

  6月12日,有网友发布视频称,在吉林长春新区北湖大象幼儿园,园方给孩子们举办了“结婚仪式”。视频中,幼儿园被装饰成婚礼现场,门口挂着“吾园有喜一起吃大席”的红色横幅,现场还有“囍”字剪纸、红色礼桌、红毯等。男孩们穿着白衬衣,手拿捧花敲门“接亲”,女孩们穿着裙子,戴着头纱“拦门”讨红包,之后男孩女孩在“囍1314”的字样下拍照,最后一起吃席。(6.15北京青年报)

  视频一出,就引发了社会热议。对此,学校回应称,举办这场婚礼仪式事先征得家长同意,目的是帮助孩子度过婚姻敏感期,引导他们在择偶、社会交往等方面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长期的引导与熏陶。尽管情商和两性意识培养重要,但对3-6岁的幼儿园孩子来说,传授爱情、婚姻的意义过于超前。这样的活动,看似热热闹闹、有模有样,但孩子除了按照指定的剧本“走过场”,充当活动“道具人”,对孕育其中的情商教育、婚姻观念又能认知多少?

  再者,隆重的婚礼是婚姻重要的一种表达方式,但不是良好的婚姻必要条件。当下,婚礼无车队、无接亲、无伴郎伴娘的“三无”婚礼成为部分年轻人的时尚,“简约不简单”的去物质化婚礼理念更受社会欢迎。而幼儿园大费周章举办繁文缛节的“婚礼”活动,会不会让孩子误以为婚礼就得按这个“标准”来?这会不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背离了活动的设计初衷?

  说到底,幼儿园办集体婚礼是场“成人化”的闹剧,对孩子的健康成长,难言有多大益处。近年来,儿童成人化现象有所加剧。幼儿园忙于“竞选”班长,小学生疲于参加“达人秀”,“官样小大人”“爆款小网红”等现象不胜枚举。这不禁让人心生感慨:“天真烂漫、可爱无邪”这些词似乎与儿童无关,取而代之的是“老气横秋、成熟世故”。逐渐消逝的“童年”,令人隐隐担忧。

  “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儿童成长自有其规律。尊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不“揠苗助长”,不陵节而施,是教育应该遵循的基本逻辑。要知道,成人有成人的思维,儿童有儿童的天性。率直天真是孩子的天性,而天性不是后天习得的。作为教育工作者,要保持对天性的敬畏心,多一些“一米儿童的视角”,把儿童当儿童,从儿童的立场和认知设计活动、开展教育,让儿童保持应有的童真童趣。(徐卫清)

  编辑:徐楫越

  校对:王军颖

  审核:曹柯帆

用户点评
    已显示全部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