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时评:推进“三个融入”,践行“文化育人”

2024-04-19 12:47 阅读
大江网

  近日出版的第8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文章,成为我们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行动指南。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我们“要努力从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形成和积累的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延续文化基因,萃取思想精华,展现精神魅力。”大中小学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肩负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精神内涵,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学校立德育人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大中小学生不断增强文化自信,努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教学,增强学生文化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它蕴含着丰富的思想观念、价值理念、道德规范、审美情趣,在增强学生文化自信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与作用。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各级各类学校要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程教学,突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内涵和时代意义,引导大中小学生由浅入深地了解和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进而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和归属感,坚定文化自信、厚植爱国情怀。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科教学,提升学生文化素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崇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尚和合、求大同等道德理念,对大中小学生塑造健全人格、提升道德修养和文化素养有着积极作用。各级各类学校应充分发挥课程教学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主渠道作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入各类课程设计、教学各环节,融入相关内容和案例,设置相关模块和专题,涵盖大中小学各学段,包括哲学、历史、文学、艺术等领域,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和思想精华,感受和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神韵魅力,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道德品质和创新能力。同时,也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入校园文化,进一步提升环境育人效果。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实践教学,锻造学生知行能力。一方面,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活动,通过开展中华经典诵读、传统节日庆祝、民族服饰展示、民间艺术表演、举办文化讲座、撰写专题文章、排演专题节目、参加社会实践等形式,让学生亲身参与和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增强学生社会参与意识,锻造学生知行合一能力。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机关、深入企业、社区,选择一些具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和内涵的地方作为学生的社会实践基地,为学生社会实践团队开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搭建平台、提供舞台。第三,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与文化机构、社会组织等积极开展合作交流,拓展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渠道和空间,更好调动学生传承优秀文化、赓续红色基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新时代新征程上,各级各类学习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环节,坚持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引导学生把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与实践成果,转化为成人成才、立志报国的具体行动。

  (许华凌)

  编辑:熊细娇

  校对:徐楫越

  审核:文峰

用户点评
    已显示全部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