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 中国工人运动的摇篮

2022-08-22 16:11 阅读
大江网-江西日报

  安源公务总汇大楼, 这是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的谈判处旧址。 本报记者 杨继红摄

安源新貌。 本报记者 杨继红摄

 

■ 中共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课题组

  编者按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首先将开展工人运动作为工作重心。1922年9月14日,在江西爆发了闻名全国的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自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取得首次胜利开始,历经大革命的洗礼、土地革命战争的锻炼,江西工人运动由罢工斗争,逐渐转入武装暴动,并为苏维埃革命作出巨大贡献。为了更好地铭记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今日,本版刊发一篇专家学者的学术研究成果,探讨江西在中国工人运动发展史上的特殊地位,请读者留意。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江西安源,党独立领导的工人斗争首次取得了完全胜利,树立了中国工人运动的一面旗帜。大革命失败后,广大工人阶级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参军参战,江西工人运动逐渐从罢工斗争向工农联合武装暴动转变,并在斗争中建立了牢固的工农联盟,奠定了红色政权的基石。苏区时期,广大苏区工人不畏牺牲、艰苦奋斗,为争取革命战争的胜利、保卫和发展革命根据地作出重要贡献,展现了工人阶级特有的组织力、战斗力和凝聚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江西工人运动为苏维埃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写下了光辉篇章,积累了丰富经验,树立了不朽丰碑。红土江西是中国工运事业的初期发展地、重要转型地和伟大预演地,是中国工人运动的摇篮。

  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是“幼稚的中国劳工解放运动中最有成绩的一件”,树立了中国工人运动的一面旗帜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党成立后很快领导掀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的高潮,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就是其中典型代表。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扩大了党的影响,树立了中国工人运动的一面旗帜,是党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工人运动的光辉典范。

  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领导并取得完全胜利的工人斗争,极大地激励了全国工人的斗志。1922年9月14日凌晨,在中共安源路矿支部的领导下,安源路矿1.3万余名工人举行罢工,提出了承认俱乐部有代表工人之权力、增加工资、改善待遇等17项要求。广大工人阶级紧密地团结在党组织和工人俱乐部周围,巧妙地利用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争取广泛的社会同情与支持,迫使路矿当局于9月18日同工人代表签订了协议,共13条。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在“未伤一人,未败一事”的前提下取得完全胜利,既扩大了党的政治影响,巩固了党的阶级基础,也锻炼了工人的斗争能力,激励了全国其他地区的罢工斗争。

  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是党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工人运动的光辉典范。1921年秋,毛泽东到安源实地考察工人情况,决定把安源作为发展工人运动的重点区域。随后,毛泽东与湖南劳工领袖黄爱商定,向安源工人寄送《工人周刊》等出版物,在工人中传播马克思主义,宣传革命道理,“于是要求解放之念,在此少数工友之心中,乃如雨后春笋,勃然怒放”。毛泽东派李立三常驻安源,通过创办工人夜校、工人图书馆、读书处、阅报处等方式,传播马列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启发工人斗争意识,提高工人阶级觉悟。在此基础上,李立三从产业工人中发展培养先进分子,成立了中共安源路矿支部,安源工人运动自此有了党组织的坚强领导。罢工前夕,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实事求是地分析了安源的局势,为安源路矿工人制定了“哀兵必胜”的斗争策略,争取社会各界的同情,取得罢工的胜利。二七惨案后,全国工运陷入低潮,毛泽东又根据实际情况,为安源工人制定了“弯弓待发”的策略,指导安源工人“暂避锋芒”,暗地积蓄力量,随时准备决死的斗争。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设立党校养成指导人才”的指示,刘少奇等人还创办了党的第一所党校——中共安源地委党校,对广大党团员和工运干部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在党的领导下,安源工会成为二七惨案以后全国除广东以外唯一公开存在的革命堡垒,安源也因此被称为“中国的小莫斯科”。

  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充分显示出组织起来的工人阶级的力量,砥砺锻造了一支坚强的革命队伍。在毛泽东的领导下,刘少奇、李立三等人积极参与指挥安源路矿工人的罢工斗争,积累实践经验,成为著名的工运领袖和党的重要领导人。党中央还派出多位中央委员和重要领导人到安源指导工作,接受锻炼。1923年9月,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胜利一周年之际,到安源指导工作的就有中共湘区执行委员会书记李维汉和中共中央委员高君宇。二七惨案后,党组织将中共武汉区委领导成员陈潭秋、李求实等调到安源工作。稍后,湖南、湖北、安徽、北京、天津等地的一些干部也奉调到安源工作,如黄静源、唐绍予、吴化之、徐全直、易足三、盛得亲、柳季刚、向五九、黄五一、何葆贞、李一纯等。从苏联留学回国的任岳、萧劲光、胡士廉、汪泽楷等于1924年秋奉派到安源工作。他们在推动安源工运发展的同时,自身也得到了锻炼,很多人后来成长为党的重要领导人。从安源工人中走出的朱少连,曾任第三届中央执行委员,朱锦棠曾任第四届中央候补执行委员,袁德生曾任湘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此外,从安源工人中走出了数十位我党高级干部和我军高级将领,其中,高级干部有许建国、蔡树藩、吴运铎、肖华湘、袁学之、宋新怀等人,解放军少将及以上军衔的高级将领有萧劲光、杨得志、丁秋生、王耀南等人。

  安源工人运动在立足实际中开拓创新,为全国工人运动的发展积累了重要经验。中共安源路矿支部是中国共产党在产业工人中成立的第一个党支部,开创了党对工人运动的正确领导。此后,安源党团组织不断发展壮大,到党的四大时,安源党员人数增至230人,占全国党员总数的近四分之一,是当时全国党员人数最多、产业工人成分最集中的地方党组织。中共安源路矿支部成立后3个月,就成立了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作为党团结和领导工人斗争的公开机关。经过不断努力,在安源逐渐形成了以党为核心,以青年团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以工人俱乐部为公开组织形式的一整套工运体系,大大提高了工人的斗争能力。在中共安源路矿支部的领导下,创办了党领导下的第一个工人阶级经济事业组织——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发行了铜元票和股票,开展了兑换银钱和储蓄等业务,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开展金融事业的最初尝试。安源的群团工作也取得了许多创新成果。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引入“苏维埃制度”,以十代表大会为俱乐部的最高权力机关,由十代表大会选出总代表和百代表。总代表和百代表所组织的总代表会议与百代表会议,是俱乐部立法、行政及管理的最高机关。由于这一组织形式“采用民主的集权制”,极大地增强了工人的团结,工人俱乐部也被称为“半政权机关”“苏维埃的雏形”。1922年建立的安源儿童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个少年儿童革命组织,开创了党对少年儿童工作的领导。党领导安源工人勇于开拓、大胆创新,为建党初期的工人运动积累了宝贵经验,有力推动了中国工人运动的发展。

  江西工运从罢工斗争转入工农联合的武装暴动,探索了工人运动的新模式

  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极大地促进了江西工人运动的发展,为革命准备了积极力量。大革命失败后,江西工人运动与农民暴动相结合,汇入土地革命战争的洪流。在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积极推动工人运动与农民暴动的结合,探索了根据地工人运动的新模式,开拓了党领导下的工人运动新局面。

  北伐战争中江西工人运动蓬勃发展,为土地革命准备了骨干力量。北伐战争为工人运动创造了条件,江西党组织积极领导工人运动,相继在南昌、景德镇、吉安、九江等地成立了工会,领导并取得了南昌印刷业全行业大罢工、九江日清码头工人罢工等的胜利。五卅运动中,江西工人阶级在党的领导下,积极宣传演讲、捐款捐物、游行示威,支援上海同胞,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北伐战争中,江西工人阶级积极传递情报,阻断敌人交通通讯,协助运输物资、慰劳军队,甚至直接参军参战,加速了北伐战争在江西战场的推进。江西工人运动也迎来了大发展,到1927年7月,全省县总工会发展到63个,占全省80个县的80%,会员发展到20多万人。赣州、南昌、吉安、九江、景德镇、抚州等市相继成立了总工会。特别是赣州的工人运动在陈赞贤的领导下,开展得如火如荼,获得了“一广州、二赣州”的赞誉。江西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促进了工人阶级的团结奋斗。1927年2月,江西省第一次工人代表大会在南昌召开,正式成立了江西省总工会,标志着江西工人运动有了统一的领导和指挥机构,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大革命失败后,江西工人运动危中求变,探索了工农联合武装暴动的新模式。正当北伐战争胜利进军之时,蒋介石、汪精卫相继叛变革命,大肆逮捕、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党领导下的工会会员由大革命高潮时的280余万人锐减到几万人,工人运动陷入低潮。面对严重的白色恐怖,中国共产党领导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经受了大革命洗礼的广大江西工人阶级,积极投身到武装起义之中。在南昌起义中,广大工人组织纠察队、担架队、运输队,帮助起义部队搬运各种军用物资、救护伤员、维护秩序、打扫战场等。在秋收起义中,以1300多名安源工人为主体组成的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二团,英勇斗争,战果显赫。正如中共中央1927年12月15日给湖南省委的信中所指出的,“秋暴的事实已告诉我们,攻打萍乡、醴陵、浏阳,血战几百里的领导者和先锋,就是素有训练的安源工人”“秋暴颇具声色,还是安源工人的作用”。江西工人运动自此开始同农民暴动相结合,开启了工农联合武装暴动的新模式。

  井冈山斗争建立工农联合红色政权,开创了工人运动的新局面。1927年底,中共中央明确指出,在现时工农暴动夺取政权的阶段中,要站在工人阶级为暴动中心力量的观点上去,更加发动工人的经济斗争,和加紧政治宣传,改进组织工人武装训练工作,一直到工农联合暴动,夺取政权。毛泽东在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过程中,积极推动工人运动与农民斗争相结合,注重发挥工人阶级的领导作用,建立工农联合的红色政权,对根据地工运的发展进行了宝贵探索。毛泽东首先将工人运动的突破口放在恢复工会组织上。工农革命军攻克茶陵、宁冈、酃县、永新、莲花、遂川等县以后,各县相继成立了总工会。不断加强工人阶级在红色政权中的领导力。1927年11月,湘赣边界第一个工农联盟的红色政权——茶陵县工农兵政府成立,工人出身的谭震林当选为县苏维埃政府主席。1928年5月,湘赣边界工农兵苏维埃政府在宁冈成立,专设工农运动委员会,领导边界工农运动。1928年11月,重新成立的中共中央红四军前敌委员会,由毛泽东、朱德、谭震林、宋乔生、毛科文5人组成,其中,谭震林、宋乔生都是工人出身。前委下设职工运动委员会,负责领导工人斗争。

  湘赣边界各级工会在边界特委和工农兵政府领导下,对工人进行马列主义理论和革命思想的宣传、教育,提高工人的阶级觉悟和斗争能力;建立健全工会组织,增加工人工资,保障工人权益;动员工人积极发展生产、参军参战,在斗争中锻炼出一批工人出身的革命骨干。广大工人阶级与农民阶级在斗争中结成广泛的联盟,为保卫和发展革命根据地作出了重要贡献。

  江西揭开了我党局部执政下工人运动的新篇章,为新中国工运进行了伟大预演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后,广大工人阶级在党的领导下积极发展生产、参军参战,切实担负起革命战争和根据地建设的双重任务,为保卫、巩固和发展革命根据地作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极大地推动了中国苏维埃革命的发展。苏区工运在制度、法律、政策、机制等方面的建设均取得了重要成就,揭开了局部执政下工人运动的新篇章,为新中国工人运动奠定了重要基础,进行了伟大预演。

  苏区工运是苏维埃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苏区工人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工人阶级爱国敬业的精神丰碑。苏区工人广泛参与苏维埃政权建设。1933年,仅中央苏区各级工会就为各级党政机关和群众团体输送了近万名干部。在各苏区政权机关的领导干部中,工人占三分之一到三分之二;各级苏维埃政府主席多是工人、雇农和苦力出身;红军军官中,工人占一半以上。苏区工人积极参与生产建设。苏区各地相继建立了一批以军需为主、兼顾民用的国家工厂,广大工人阶级积极响应号召,组织生产竞赛和突击队,积极改进生产技术,提高生产效率,为打破敌人的经济封锁、改善群众生活作出了重要贡献。苏区工人积极支援反“围剿”战争。苏区各级工会动员工人及家属积极购买公债,募集军鞋、食品和日用品等,慰劳红军;组织运输队、纠察队、赤卫队等,维护地方治安,或协助红军担任侦查、运输、警戒等任务;在“创造一百万铁的红军”“加强红军中无产阶级的骨干”的号召下,广大工人踊跃加入红军。1933年8月1日,中国工农红军工人师在瑞金成立,全师共1.2万余人。到1933年底,中央苏区12个县共有19960名工会会员参加了红军或游击队,占会员总数的28%。第五次反“围剿”期间,中央苏区大约有半数以上工会会员参加了红军或游击队,为革命战争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兵员补充。广大苏区工人不畏牺牲、英勇奋斗,推动了中国苏维埃革命的发展,铸就了工人阶级爱国敬业的精神丰碑。

  苏维埃运动塑造了党、政府与工会的正确关系,确立了党对工人运动的坚强领导。苏区时期,工会是党团结、组织和领导广大工人阶级的群众团体,是党与工人联系的纽带。党对工人阶级的组织领导,主要是通过工会来实现的。党在工会中设立党团组织,通过党团组织参与工会领导工作,密切联系广大工人,并将党的方针政策传达到工人群众中去。全总苏区执行局成立后,特别是中共中央和全总迁入苏区后,中国工运的重心也转到了江西。全总苏区中央执行局陆续派出得力干部奔赴各地,贯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劳动法》,整顿健全各级工会组织,有力促进了苏区各级工会组织快速发展。在政府与工会的关系上,苏区明确规定,“各级工会应受各级苏维埃指挥,但工会仍有组织性,上下级发生直接关系”“工会对政治上的主张,一面向苏维埃提出意见,一面由自己会员在苏维埃各种会议中起领导作用”。苏区各级工会组织不断发展壮大,职能日益加强和完善,团结带领苏区工人听党话、跟党走,被毛泽东称赞为“苏维埃政权的柱石”“保护工人利益的堡垒”“工人群众学习共产主义的学校”。苏区工会组织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套决策、执行和检查的制度,制订各种章程规范工会的活动,较为正确地处理了政府与工会、群众与工会的关系,较好地维护了工人阶级的权利,也为新中国工会工作构建了基本框架。新中国成立前后,苏区时期形成的党、政府与工会的关系得到继承和发扬,其中许多内容都源自苏区工会的探索实践。

  苏区工运巩固发展了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红色政权,是新中国政权建设的伟大预演。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积极探索并正确处理工人运动与农民运动的关系,逐渐形成并完善了工农联盟思想,为夺取中国革命胜利打下坚实基础。1930年9月,党的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职工运动议决案》提出,“要加紧对于苏维埃区域赤色工会运动的领导和发展,要使工人斗争和农民战争更迅速的汇合起来,要加强无产阶级的领导,而巩固发展为着苏维埃政权胜利的总斗争”。毛泽东明确指出,“工人是革命战争的积极领导者”“农民是工人阶级的坚固的同盟军”。《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明确规定了国家的性质,即“中华苏维埃政权所建设的是工人和农民的民主专政的国家”,标志着工农民主专政的红色政权正式建立,工农联盟自此成为中国革命和政权建设的坚实基础。抗日战争时期,党继承和发展了工农民主专政的本质,创建了抗日民主专政政权。解放战争时期,党在解放区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政权,最终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体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从工农民主专政政权,到抗日民主专政政权,再到人民民主专政政权,虽然形式有所不同,但不变的核心仍是工农联盟和民主专政,苏区工运为此作出了巨大贡献。

  历史记录过去、彰显真理、启迪未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工人阶级是我们党最坚实最可靠的阶级基础。我国工人阶级从来都具有走在前列、勇挑重担的光荣传统,我国工人运动从来都同党的中心任务紧密联系在一起。”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人运动史上,自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取得首次胜利开始,历经大革命的洗礼、土地革命战争的锻炼,江西工人运动由罢工斗争,逐渐转型为武装暴动,最终汇入土地革命战争的洪流。江西工人阶级在党的领导下始终牢记本色、勇担重任,有力推动了苏维埃革命的发展,在奋斗中锤炼了阶级本色、积淀了优良传统、建立了不朽功勋。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就是要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在新征程上继续发挥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巩固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坚定不移听党话、矢志不渝跟党走,当好主人翁,建功新时代。

(课题组组长:梅仕灿,副组长:刘津,成员:卫平光、万义兵、王洁)

 

编辑:刘晨东  审核:惟明

用户点评
    已显示全部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
    每日读报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