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城市甘露镇:小草莓映红移民致富路

2022-05-13 09:41 阅读

  随着气温的逐渐升高,草莓也迎来了它下市前最后一个小丰收。在张尚明11个草莓大棚内,莓花点缀,田垄上个大饱满的草莓散发着淡淡果香,红彤彤的草莓在绿叶的映衬下,让人垂涎欲滴。

  草莓创业富乡里

  1972年的张尚明是浙江移民,1969年,他的父母从浙江来到共青城市甘露镇燕坊村,并安家落户。2006年以前,张尚明一直在外打工,与妻子结婚生子后,萌生了在家里创业的想法。“那个时候村里种植草莓产业已经有十几年的历史,我也想试试,这样既可以照顾到家里,又可以赚钱养家。”张尚明说,燕坊村在20世纪90年代,种植草莓就在周边县市小有名气。

  经过燕坊村的积极引导,加之草莓的良好经济市场,2006年,张尚明夫妻俩回到家乡创业开始种植草莓,一干就是16年。一开始,张尚明种植了2亩草莓大棚。回想起刚种草莓的时候,张尚明感慨地说:“最开始完全不懂种植,但是老师教完后就学会了。”张尚明所说的老师是周边早先有种植经验的村民们。2015年,燕坊村建起了300亩草莓基地。加入基地后,张尚明也将草莓大棚从原来的2亩扩张到10亩。因为资金有限,他还向村里申请小额信贷,申请到20万元渡过了难关。“在草莓基地里,像我一样的移民还有4个。”张尚明说,村里利用水库移民扶持资金不仅帮他们修了路,还通了水,周边的环境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浇水都要靠人用扁担挑,现在只要通上电,就可以自动实现灌溉。特别是基地前面的共青西大道修好后,市民采摘的人流量都翻了一倍。”张尚明笑着说,经过这16年的草莓种植,不仅将子女抚养成人,家里还盖起了三层小楼、开起了小汽车,日子越来越有盼头了。

  野蜂飞舞授蜜忙

  “村里一共帮我们流转土地10亩,搭建大棚11个。”张尚明一边介绍,一边推开了一个草莓大棚的木门。踏进草莓大棚,一排排田垄笔直向前延伸,为避免草莓与泥土接触,每一垄都覆盖着黑色薄膜,红色草莓在黑色的薄膜上显得格外明显。“我们种的草莓品种叫‘建得红’草莓,这种草莓8分甜,2分酸,酸甜可口,非常好吃。”张尚明说,“建得红”草莓比其他品种的草莓甜度高5%-6%,营养价值丰富,但顾名思义,它也是一个比较娇贵的品种,抗病能力较弱,照顾它要非常仔细、小心。目前气温逐渐升高,为让草莓顺利成长,浇水、遮阴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一颗草莓苗要经过栽苗、灌溉、施肥、杀菌、拔叶、杀菌等环节,经过90天左右才会挂果。”

  一眼望去,大棚里目之所及,到处是“乱点碎红草莓香”的浓浓春意,眼下草莓已经大量上市,销往九江、南昌等地。张尚明说,他们种植的草莓最大的特点是蜜蜂授粉,而非人工授粉。张尚明指着大棚外的蜂箱说,每一个大棚外都摆有一个蜂箱,每一个蜂箱内有一千多只蜜蜂,每一只蜜蜂一天可以授粉1-2千朵花,“利用蜜蜂为草莓授粉,不仅可令草莓果型周正,提升草莓的口味和品质,更是省工省时。”

  致富路上小甜蜜

  “农忙的时候我们也会请周边的村民来帮忙。”张尚明说。在大棚内,有几名工人忙个不停。早晨他们要采摘已经成熟的草莓,打包外运,丰富市民的果盘子。白天,他们要拨叶、抽芽,让还未成熟的草莓吸收更多的养分。张尚明说,草莓种植以流转土地、带动村民务工的方式促农增收,是帮助村民增收的好项目。每到采收期,住在附近的村民也加入进来,真正让农村闲置土地“活”起来、百姓口袋“鼓”起来。

  “我们是自己育苗种植的草莓,品质更有保障。整个草莓采摘期将持续至今年4月底,大家可以随时过来采摘。”张尚明说,草莓采摘可以丰富共青城市市民的业余生活,还可以将农业发展与旅游业发展相结合,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带动农业经济快速发展。小小的草莓产业成了附近村民美好生活的支柱,也在十里八乡充分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不仅吸引了周围村民务工,还带动了周围村民种植草莓的积极性。市民又有了一处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周围村民有了“甜蜜”的生活收入。(王一婷

用户点评
    已显示全部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
    每日读报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