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值守实时回放 高科技助推鄱阳湖智慧水利一体化监管

2020-09-25 18:52 阅读
中国江西网

鄱阳湖智慧水利无人机迅捷组网监管平台

   中国江西网/江西头条客户端讯 记者谢梦丽、孙娟、涂文华报道:鄱阳湖,作为中国第一大淡水湖,江西一直以来都把对其保护作为重要任务。9月25日,2020江西智库峰会暨国家级大院大所产业技术进江西活动开幕,在百米项目巡展上,鄱阳湖智慧水利无人机迅捷组网监管平台亮相,成为此次峰会的一大亮点。

  该项科研成果的命名中,涉及到鄱阳湖,其与鄱阳湖有何渊源?亮相此次峰会,是否落地江西并加以应用?带着这些疑问,中国江西网记者进行了深入了解。

  选点江西  为鄱阳湖汛期提供影像

  据介绍,鄱阳湖智慧水利无人机迅捷组网监管平台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及中国科学院无人机应用与管控研究中心共同完成,是针对鄱阳湖区域,借助大数据、云端综合管控、空间信息快速处理、人工智能、物联网、无人机遥感、远程控制和5G等高新技术,依托无人值守方舱、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快速机动组网装置等自研装置,利用无人机迅捷组网巡航监测手段,结合防务云实现一对多、多对多协同应急响应,构建鄱阳湖“空地一体化”监管服务体系。

  谈及项目为何选择鄱阳湖,中国科学院无人机应用与管控研究中心执行秘书长谭翔表示,该项目于2017年确定,设置了三个应用场景,包括洪涝灾害、生态环境及国土安全。因考虑到鄱阳湖进入汛期,可能会出现洪涝灾害。同时,江西共青城市有一个很完善的实验研究基地,便在此选址,“目前的水库治理等,都是靠人员去巡查,缺乏智慧系统,在防汛监测这一块做的也比较薄弱,就想把智慧监测系统应用于此。”

  “团队7月份在共青城市做科研验证时,碰上今年鄱阳湖流域发生严重的洪涝灾害,便直接转入实战。在洪水频发时,对康山系列洪区400平方公里的区域做了15厘米分辨率的遥感影像,当时拍摄的遥感影像都提供给了当地防汛部门。”谭翔告诉记者,鄱阳湖智慧水利无人机迅捷组网监管平台监测的影像,方便了当地防汛部门规划如何派人员实地勘测等,对此次防汛救灾工作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成功落地江西  打造鄱阳湖流域智慧水库

  目前,该项科研成果已成功落地江西。将全面提升鄱阳湖多维度感知能力、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行能力、全天候监管能力、多级灾害应急响应能力、多场景创新应用能力,实现“天-小时-分钟”三种时间尺度下泛鄱阳湖区域生态环境常态化监测,鄱阳湖水文水资源综合监管以及区域洪涝应急监测,提供昼夜岸堤动态、隐患排查、溃堤监测、泄洪范围、区域救援态势等技术手段和能力,推动鄱阳湖智慧水利、防洪减灾、生态保护等一体化监管。

  谭翔表示,接下来,将打造鄱阳湖流域智慧水库。“目前,在鄱阳湖流域设计了布点以及无人值守方舱,可以实时回放湖面情况。一期打算围绕鄱阳湖建设15个布点,二期建设30个,三期扩展到100个。这样就可以观看不同的信息,对鄱阳湖流域进行全方面智慧监控。”

  计划建立无人机基地  助推江西发展

  此外,谭翔还向记者现场展示了团队最新研究成功的“喀秋莎”垂直起降无人机快速组网装置。其表示,由于传统的多旋翼无人机续航能力及带载能力有限,难以全天候大范围工作,固定翼无人机起降又依赖跑道。中科院地理所无人机中心目前正在集成研制固定翼遥感无人机集群快速机动发射装置,集成5架尾座式固定翼无人机于载发方舱中。未来,将极大提升组网无人机的覆盖范围及迅捷相应能力。

  谈及该项成果的应用,谭翔说道,这种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包括常态化的巡护。如长江和鄱阳湖十年禁捕退捕工作的推进,相较于传统的人工巡护,无人机巡护可以对大区域进行持续监控。

  “下一步,将在共青城和江西省水利科学研究院建立无人机基地,再依托此基地及共青城市政府,共同打造国家重点研究计划的新型产业化平台,后期将此产业化应用到市场上,如城市综合治理上。”谭翔表示,自己是江西人,希望未来与家乡有更多的合作,如建设智慧远程无人组网系统等。

用户点评
    已显示全部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
    每日读报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