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考志愿填报实战手册

2022-06-15 21:10 阅读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

  一年一度的普通高考尘埃落定之后,经过两周的等待,考生成绩、排位、分数线等,各省份会陆续统一对外公布。接下来的填报高考志愿,是考生及家长非常重视的事项。要填报好高考志愿,对于考生及家长来说,确实是一道难题。

  那么,如何破解填报高考志愿这一难题?笔者根据多年指导填报高考志愿的实践,参考省内外同行相关研究成果与经验,撰写此文,希冀为考生填报高考志愿达致“磨刀不误砍柴工”之效。

  -沈华锦/

  一、理解招生名词

  1.志愿、高考志愿、填报志愿、梯度志愿、平行志愿

  顾名思义,志愿,是指一个人的志向和愿望。考生志愿,指考生所选报的院校和专业,是考生的志向、愿望、爱好、个性和能力等诸多因素的综合反映。高考志愿,仅指普通高考后考生需填报的院校和专业志愿。填报志愿,实际上是考生、教育考试机构、招生院校三方之间的“协议”或“契约”,也是考生与院校之间的“双向选择”。一方面,考生通过填报志愿,表达自己的愿望或意愿,即向往哪些院校、喜欢哪类专业等;另一方面,教育考试机构依据考生填报的志愿按照投档规则向招生院校投档;再一方面,招生院校根据教育考试机构提供的考生档案作为录取的基本依据,按照招生章程从填报院校、专业志愿考生中择优录取新生。因此,考生科学合理填报高考志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梯度志愿,也称顺序志愿,是指招生院校有特殊要求(如身体素质、军检面试、体能测试,海空民航招飞、航海类,小语种、公费师范生、优师专项定向类,综合素质评价、单科成绩,艺术类等),按照“志愿优先、遵循分数”原则进行投档的一种录取模式。梯度志愿一般列入提前批次,投档比例为招生院校计划数1︰1.2以内。梯度志愿可以进行后续投档(对被退档考生而空出的计划,依据同一志愿后续考生分数、位次高低顺序进行补充投档)。平行志愿,是高考志愿新的投档录取模式,即一个志愿中包含若干所平行的院校。考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可在指定的批次同时填报若干个平行院校志愿。录取时按照“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进行投档,对同一科类分数线上未被录取的考生由计算机按总分从高到低排序进行一次性投档(投档比例一般为1︰1,下同),即所有考生排一个队列,高分者优先投档。每个考生投档时,根据考生所填报的院校顺序,投档到排序在前且有计划余额的院校。平行志愿只进行一次投档(计算机对考生填报的多个平行志愿依次进行检索,但仅投一次考生档案,实际上只是一个志愿起作用;也有可能一个志愿都不起作用,为无效志愿)。

  2.招生院校、招生专业、招生计划

  教育部向社会公布当年全国具有统招资格的高等学校名单,即招生院校。招生院校在国家核定的年度招生规模内,结合毕业生就业情况和在各省(区、市)招生生源情况,自主合理安排生源计划。教育部负责汇总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有关部委及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报送的招生来源计划,备案后统一分送各省级教育考试机构。省级教育考试机构依据教育部分送的招生来源计划以及本省教育行政部门送达的面向本省招生的分学校分专业招生计划,与各有关招生院校核对分专业计划及其说明,并负责及时、规范、统一向社会公布有关招生计划信息。

  3.考试成绩、成绩排位、控制分数线、一分一段表

  普通高考结束后,省级教育考试机构经过严格、规范、公正的分科目网上评卷、统分工作,再合成每个考生的考试成绩,按照各类(文史、理工、艺术、体育、三校生类,下同)考生考试成绩排序规则,对所有考生进行文化、专业或综合成绩的成绩排位(也称“位次”),并在规定的时间、通过多种渠道(我省一般是“三网二微一App一台”)、统一对外公布每个考生的考试成绩、成绩排位。控制分数线,简称“分数线”,是依据各类、各层次(一本、二本、高职)招生计划和全省考生的考试成绩、成绩排位,按照招生计划的一定比例,综合考虑往年、当年各类因素而确定的分数线。每一批次录取考生时一般不得低于该分数线,所以又称“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一分一段表,即高考成绩分数段,既是考生填报高考志愿的重要依据,也是招生院校估算投档线的部分依据。一分一段表是考生成绩从高到低的排名,通过查询一分一段表,考生不但可以知道每一分数段(近几年,按照教育部关于严禁炒作高考状元的规定,各省份对极高分段考生没有按一分一段公布人数,而只公布累计数)的人数,而且可以知道该分数段的累计人数。考生根据本人成绩对照一分一段表,就可以知道自己在全省的排位,再参照招生院校各类各批次招生计划数,确定自己该如何填报志愿。

  4.投档分数线、录取分数线差、录取最低排位

  投档分数线是院校投档分数线的简称,也称调档线或提档线,是指以院校为单位,按招生院校同一科类(如文史类或理工类)招生计划数的一定比例,对第一志愿(平行志愿)投档过程中自然形成的院校调档最低成绩标准。每年度的每一院校、每一科类的投档分数线是不同的。录取分数线差是指某一院校当年的投档分数线与该院校所在批次的录取控制分数线的差值。由于每年高考试卷的难易程度不同、高考的招生录取模式不同,使得每年各院校的投档分数线变化较大,但其录取分数线差的波动一般不会太大。因此,统计、分析往年的院校录取分数线差,摸索、掌握其变化规律,不失为合理填报高考志愿的重要参考,简称“线差法”。录取最低排位表示院校录取末名考生的最低排位,其分数称为录取最低分数线,由于投档过程中是按照院校招生计划数的一定比例提档的,因此,在生源充足的情况下,必然会有考生因为各种原因不能被录取,那么被录取最低排位的考生分数即为院校录取最低分数线,而该考生所录取专业的最低排位即为专业最低录取分数线。参考最低排位选报高考志愿的方法简称“位次法”。一般来说,录取最低分数线≥投档分数线≥控制分数线(除生源不足院校按政策性降分的情况外)。

  5.档案状态

  高招录取实行远程网上录取信息化、考生档案电子化、投档程序透明化。因此,考生的投档过程被称为“档案状态”或者“轨迹信息”。档案状态一般有七种:自由可投。表示该考生的档案没有投出去或投出去后又被院校退档。如果是被院校退档,考生可查询到被院校退档的理由;已经投档,表示省级教育考试机构已将档案投给了院校,但院校还未下载投档信息;院校在阅,表示院校已下载了投档信息,正在审阅考生的电子档案。“院校在阅”并不表示考生已经被录取,省级教育考试机构投给院校的档案一般多于或等于招生计划数,院校通过阅档后还要退出不予录取的考生档案;预退档,表示该考生因某种原因院校不予录取,院校向省级教育考试机构提出退档,对每一个预退档的考生,院校都会注明退档的理由;预录取,表示院校准备录取该考生,已通过网络将拟录取名单提交给省级教育考试机构,等待省级教育考试机构网上录取检查审核。应强调的是,预录取不等于录取,也有可能出现院校录取工作差错而被省级教育考试机构录检审核发现予以纠正等极个别情况;录取待审,表示院校拟录取名单已通过省级教育考试机构网上录检审核,但录取名册还未经省级教育考试机构审核签字盖章。一般到达了录取待审可以说基本等同于录取;录取,表示录取新生名册已经在省级教育考试机构办理审核签字手续,加盖录取专用章。

  二、处理五种关系

  近几年流传着“高考考孩子,志愿考家长”的说法,说明在填报高考志愿的问题上存在错误认识或误区。其实,填报高考志愿应该是家长、孩子的共同责任,也是中学、教育考试机构提供指导、做好服务的应尽义务。科学合理填报高考志愿的过程,实质上既是处理、协调各种关系的过程,也是求同存异、去伪存真的过程,还是家长、孩子认真思考、耐心沟通的过程。

  1.家长与孩子的关系

  处理好家长期望与孩子愿望之间的关系,是合理选报高考志愿的重要前提。由于年龄、阅历和年代等差异,家长与孩子之间自然存在“代沟”,特别是在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的情况下,更不能相互指责、埋怨。家长应该最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和志向,尤其要避免对孩子期望值过高的倾向,想当然把自己年轻时的理想强加于孩子身上。当家长与孩子意见相左时,家长应该用丰富的社会经验、人生阅历说服孩子,引导孩子正确认识自己,扬长避短。只有平心静气地解决问题、弥补分歧,才能实现预期。在填报高考志愿过程中,家长既不能主观武断、“越俎代庖”,也不能听之任之、不闻不问;孩子既不能好高骛远、自作主张,也不能放弃志向、无欲无求。

  家长与孩子处理分歧的最好办法就是有效沟通,彼此都要有耐心,平等相待、互相尊重,必要时可以请“第三方”(专家、老师、亲朋好友,媒体资源、权威参考)参与,进行协调和指导,增加沟通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即所谓的“旁观者清”,从而最大程度把家长期望和孩子愿望有机结合。

  2.院校与专业志愿的关系

  目前全国大多数省份高招录取采取按考生填报的院校志愿进行平行投档,院校依据考生成绩和专业志愿确定录取专业的模式。因此,能录取心仪的院校和理想的专业,是所有家长和孩子的共同愿望。但现实情况下,除少部分家长和孩子外,一般是不能完全如愿,在填报高考志愿时需要对院校与专业进行取舍,谨慎处理好院校与专业志愿的关系,即“选院校”与“选专业”的侧重点问题。考生及家长要充分沟通、综合分析,在可能被录取的前提下,找到“选院校”与“选专业”的平衡点。若对院校有要求,就应对专业作适当让步;若对专业有要求,则要对院校作相应让步。在平行志愿中,进档考生成绩相对集中在较小区间,最高分与最低分相差很小,专业竞争比较激烈。因此,考生及家长“选专业”时应避免人云亦云,跟风“追热门”,须知我国综合性大学中专业相对“强”“弱”有别、“冷”“热”难分。相对好的大学也有“弱”的专业,一般的大学亦有“强”的专业;当前所谓“热”门专业今后可能变“冷”门,现在所谓“冷”门专业未来可能成“热”门。

  一般来说,高分段考生可塑性强,提升空间大,考研读博比例高,应侧重选院校;中间分段考生如高考发挥不理想,但学习潜力大,后劲足,应兼顾院校、侧重专业;低分段考生虽高考失利,但应增强信心、树立目标,慎重规划自己的职业方向,重点侧重选专业。尤其需要强调的是,家长与孩子在填报高考志愿前需取得共识,无论选择什么层次的院校、专业,都不应轻易填报“专业不服从”,不要选择“复读”而放弃录取资格。由于平行志愿只进行一次投档,若填报“专业不服从”,不仅意味增加“退档”风险、减少录取机会,考生只能参加同批次征集志愿填报或降到下一批次录取,而且对其他考生来说更是不公平;若选择“复读”而放弃录取资格,意味着考生填报志愿不诚信,不但考生至少浪费一年青春年华,而且浪费国家下达我省宝贵的招生计划与教育资源,这对其他考生也是不公平的。

  3.兴趣与特长的关系

  兴趣是个人力求接近、探索某种事物和从事某种活动的态度和倾向,亦称“爱好”“兴致”,是个性倾向性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对事物喜好或关切的情绪。兴趣在人的心理行为中具有重要作用。一个人对某事物感兴趣时,便对它产生特别的注意,对该事物观察敏锐、记忆牢固、思维活跃、情感深厚。“兴趣是成功的一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就是这个道理。特长是指特别擅长的专门的技艺或兴趣、研究领域,即特别的长处。

  当今时代是开放多元的信息化时代,在这个时代成长起来的孩子,其梦想也是多元的。孩子有很多接受信息和被各种信息影响的渠道,因而有自己的梦想和愿望,更有崇拜偶像和渴望的理想职业,并为此产生浓厚的兴趣、热烈的向往和不懈的追求。但由于年龄、阅历等因素限制,不少孩子的兴趣、向往和追求可能是不切实际、不客观的,或者与自身特长不相适应的,甚至可能是背道而驰、难以实现的梦想,且往往沉湎其中、难以自拔。此时,家长就要清醒地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既不能一概否定,也不能听之任之,更不能推波助澜。家长要给孩子以明确提醒和耐心指导,让孩子能及时、正确认识到梦想与现实、兴趣与特长的差距,最大程度地避免孩子走弯路、错路,误入歧途。家长要让孩子充分认识到自身的特长条件是基础,任何理想或梦想都要以此为起点,才能使自己的未来发展顺利、前途灿烂。如果孩子需要广阔的平台和多维的空间,建议优先选择院校。一方面院校的整体办学实力和社会影响会使“不理想”的专业构建于“理想”的平台和空间中,从而使孩子有更宽广的成长与学习空间;另一方面,不少院校人性化制定了专业调整学籍管理规定,在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与特长申请调整专业或参加转专业考试,还可以辅修感兴趣的专业课程;再一方面,不少院校是实行按“大类”招生,更为考生提供了选择感兴趣专业的机会。如果孩子已经有稳固的职业方向,或孩子的兴趣特长十分明确,建议优先选择专业。依据兴趣与特长选择的专业,更利于展示孩子的才华与未来发展。

  4.省内与省外院校的关系

  相对来说,由于我省经济与发达省份比较尚有一定差距,尤其是由于历史的原因,我省的优质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因而不少优秀考生及家长把选报高考志愿目标定位于大城市或经济发达省份的院校,这是可以理解的。但在省内、省外院校志愿的选择上或者说在处理省内与省外院校的关系上,考生及家长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要进行客观的分析。在填报志愿前,最好清楚、了解各批次、各科类省内外院校的招生计划数及所占比例,做到心中有数、合理选择。

  比如,近三年,我省第一批本科批次省内院校招生计划比例分别为53.00%、52.45%、49.86%,省外院校招生计划比例分别为47.00%、47.55%、50.14%。其中,文史类招生计划中,省内院校招生计划分别占54.23%、56.11%、54.52%,省外院校招生计划分别占45.77%、43.89%、45.48%;理工类招生计划中,省内院校招生计划分别占50.51%、49.20%、48.78%,省外院校招生计划分别占49.49%、50.80%、51.22%。我省第二批本科批次省内院校招生计划比例分别为74.44%、74.76%、71.71%,省外院校招生计划比例分别为25.56%、25.24%、28.29%。其中,文史类招生计划中,省内院校招生计划分别占77.37%、78.40%、75.17%,省外院校招生计划分别占22.63%、21.60%、24.83%;理工类招生计划中,省内院校招生计划分别占72.98%、72.86%、70.25%,省外院校招生计划分别占27.02%、27.14%、29.75%。

  可见,在第一批本科批次招生计划中,省内、省外院校总招生计划比例基本持平,省内院校略高于省外院校,而文史类计划省内、省外比例约为5.5︰4.5,理工类约为5︰5,因此,选报志愿时可以综合分析、内外兼顾;第二批本科批次总招生计划中,省内院校招生计划比例明显高于省外院校,约为7︰3,其中,文史类计划省内、省外比例约为7.5︰2.5,理工类约为7︰3。因此,选报志愿时应侧重省内、兼顾省外,从而可以增加录取机会,降低落选风险。但值得重视的是,无论第一、二批本科,无论文史类、理工类,选择省内院校的录取机会要大于省外院校,尤其是第二批本科批次。更何况近年来我省高等教育发展规模、学科建设、教学质量和综合实力等方面逐年提升,不少院校办学质量不亚于省外院校,考生及家长选报高考志愿不能一味地盲目“非外省院校不读”,应综合考虑,内外兼顾,作出理性选择。

  5.升学与就业的关系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高考录取率逐年提高,从而为更多考生提供了进入高校继续深造的机会。2019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51.6%,越过50%这一关键节点,实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到高等教育普及化的历史性“转段”,但同时也带来了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为此,不少家长在与孩子沟通、协商选择志愿时,很大程度上考虑的是孩子大学毕业步入社会时的就业问题,因而非常期望孩子尽可能考入名牌大学或社会热门专业。升学的目的纯粹是为了将来就业,无可厚非,但是,若仅考虑就业因素,或只认名牌大学和社会热门专业,毕业后也不一定能找到满意的工作;且仅考虑就业因素,而不考虑孩子的兴趣、特长和发展等因素,是不利于孩子深入学习和发展前途的。当今社会人才市场和人力资源管理越来越成熟,毕业生本身的素质和能力才是就业的关键,并非完全是由名牌大学或社会热门专业毕业所决定的。社会人才市场的就业率高低是由市场供需比例决定的,越是所谓的热门专业,开设的高校越多,招生的人数就越多,结果就业人数需求越多,自然就业就越困难。因此,处理好升学与就业的关系非常重要。家长应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以及社会未来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结合孩子个性特长和家庭条件合理选择院校、专业志愿。

  三、认清注意事项

  1.妥善保管志愿密码卡

  招生工作规定“考生自行负责保管密码,如因考生对密码保管不慎产生的问题由考生本人负责”“严禁招生人员利用任何方式进行欺诈招生、骗取或盗用高考志愿填报系统考生的登录密码、违背考生意愿代替考生填报志愿或更改考生志愿”。填报志愿密码卡,一人一卡,须由考生本人妥善保管。考生密码卡,犹如军人的武器,若武器没了,打仗必败。因此,考生一是不能将密码卡交由父母亲、兄弟姐妹甚至班主任、同学代管;二是不得交由中介机构或他人代替填报志愿;三是一旦遗失密码卡,必须及时补办。往年填报志愿后,曾发生考生与家长意见相左、沟通不畅,家长擅自修改志愿,导致相互埋怨、父子不和,令人惋惜、教训深刻。

  2.把握填报志愿时间

  填报高考志愿政策性强,时间要求严,不能提前、不得拖后,必须严格把握时间节点。我省一般安排两次集中填报志愿时间:6月24~25日,第一次集中填报提前批本科军事类院校志愿;6月29日~7月2日,第二次集中填报提前批非军事类本科、其他批次本科及高职院校志愿。根据各批次录取工作进程,安排了若干次网上填报征集志愿时间,对各批次缺额院校实行网上征集志愿。考生及家长须密切关注省教育厅、省教育考试院“三网二微一App一台”发布的权威信息,在规定时间按需要慎重选择填报征集志愿。

  3.认清院校专业代码

  每年均有近二千所省内外院校在我省招生录取,且不少院校还有不同的校区,招生专业也有不同要求,有军事院校、非军事院校,有公办、民办院校,有中外合作办学院校,有艺术类、体育类院校,有高校专项、国家专项、地方专项、苏区专项计划院校等,每所院校还有若干个不同的专业或专业大类等。网上录取过程中计算机只能识别不同的院校、专业代号并予以甄别。有的院校有多个不同的代号,专业代号又有阿拉伯数字、英文字母等标注,军事院校还有指挥类、非指挥类专业等。所有这些不同,都体现为“一个萝卜一个坑”,考生及家长必须准确认清、确保无误,否则“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往年都有因考生不认真而误填院校、专业代号,导致错录甚至落选的例子,教训不可谓不深刻。

  4.慎填不服从专业调剂

  从每年高招录取检查数据分析中可以发现,考生被高校退档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填报了“不服从专业调剂”。由于平行志愿一般是按招生计划数的1︰1投档,且只投一次档,因此考生填报的专业志愿几乎直接决定考生的录取与否。如果考生进档后的单科成绩要求或身体自然条件等不能满足所填报高校对专业的录取要求,又填报了“不服从专业调剂”,将导致高校“退档”,考生只能参加本批次征集志愿填报或降至下一批次录取。产生此结果的原因,一是考生及家长对平行志愿规则了解不够,以为此院校退档可以再投彼院校;二是担心高校录取自己不愿意就读的专业,殊不知高校是严格按照考生分数、专业志愿和录取规则来安排专业;三是已打算本批次若录取不了愿意降到下一批次。因此,考生及家长务必慎填“不服从专业调剂”,除非考生的分数足够高。

  5.“放弃录取资格”不填志愿

  考生填报的志愿是一种电子“契约”,是省教育考试院投档、高校录取的重要依据。根据教育部和江西省有关规定,凡按志愿投档且符合录取条件的考生,不得以“自愿放弃”为由要求退档;招生高校也不得以“考生自愿放弃”为由退档。从高考报名数据分析,每年都有大量的复读生、历届生报考,其中有很多是上年已被按其志愿录取而放弃录取资格不报到的考生。究其原因,一是少数考生确实由于高考发挥失常,想通过复读提高高考成绩,再录取理想的高校;二是不少考生及家长抱着博弈的心理,如能侥幸录取意愿中的高校或专业就读,否则就随意放弃录取资格;三是考生如填报高考志愿不诚信但目前没有明确的惩戒规定。由此导致的后果,一是考生要浪费至少一年的青春光阴;二是年复一年复读,势必挤占有限的基础教育资源;三是由于考生录取后任意放弃录取资格,其他考生就失去了投档、录取资格,这对他们是不公平的;四是考生录取后放弃录取资格,不但影响高校新生报到率,浪费高校的高等教育资源,而且直接浪费国家下达我省有限的招生计划。尽管目前对录取后放弃录取资格没有统一实行“不诚信”等惩戒措施,但有的省份已实行限制这类考生第二年填报高考志愿数量的规定。教育部今年已规定:从2023年招生起,往年被专项计划录取后放弃入学资格或退学的学生,不再具有专项计划报考资格。因此,考生及家长如果明确一致放弃录取资格,就干脆、明确不要填报志愿,把机会留给其他考生。

  四、遵循基本步骤

  1.提前准备,掌握资料

  高考前,考生将全力以赴冲刺高考。作为家长,除了做好孩子高考前的饮食等生活保障外,还应有意识地提前准备,尽可能掌握填报高考志愿必备的相关资料,做到未雨绸缪。在考前,省教育厅、省教育考试院通过“三网二微一App一台”向社会权威发布当年的招生政策规定,省教育考试院会为考生填报志愿提供权威资料《高中生之友-高考天地-招生计划专刊》、《高中生之友-高考天地-近年普通高校在赣各批次录取数据》(以下简称“录取数据”),江西省教育考试院与江教传媒集团联合举办“高考直通车-高招政策宣讲活动”,省内外高校在其官网公布招生章程等。高考评卷统分结束后,我省将于6月23日统一对外权威发布考生的高考成绩、成绩排位、一分一段表、各类各层次录取控制分数线等信息,即考生及家长可“三知”(知分、知位、知线)填报高考志愿。由于目前我省招生录取是按院校为单位投档,所以对外公布的所有录取数据均为院校录取数据,如果考生及家长对录取专业有特别要求,希望了解高校某专业的录取线,只能通过院校招生章程或从院校官网查询、电话咨询往年的专业录取数据资料,以资参考。

  2.沟通协商,达成共识

  高考成绩尘埃落定后,考生及家长既不能欣喜若狂,也不必唉声叹气,而应该静下心来,依据所具备的填报志愿资格(一本、二本、专科层次),对已经掌握的填报高考志愿需要参考的政策信息、数据信息,包括高校招生章程、招生计划设置、往年录取数据、目标院校办学综合情况、目标专业建设及就业情况等,进行有的放矢、删繁就简的汇总分析,耐心沟通协商、达成共识。尤其是,要结合孩子兴趣爱好特长、身体素质条件以及家庭经济状况等方面因素,明确是侧重选择省内省外院校、公办民办中外合作院校,还是侧重选择大城市或经济发达省份的院校,是侧重选择院校的专业及今后从事的职业方向,还是侧重选择大学毕业之后尽快就业,或是侧重继续考研读博出国深造等。只有明确目标方向,才能按图索骥、事半功倍。

  3.精挑细选,圈定范围

  在每年填报高考志愿期间,经常会听到不少朋友或考生家长来电或发信息说,孩子理科考了多少分、排多少位,麻烦帮助选择好的大学。作为从事招生考试工作多年的笔者来说,对诸如此类问题实在无法准确回复,因为这问题太笼统。一方面,从考生及家长的角度分析,说明考生及家长对前面两个步骤的功课根本没有去做或没有完全做好,其导致的后果就是不负责任地填报高考志愿;另一方面,从笔者的角度分析,作为专业人士,可以依据考生的分数、排位以及往年的录取数据,从一两千所省内外院校中推荐出一本、二本层次各10所左右(今年我省增加至16所)的院校,供考生及家长参考,但这完全是建立在不知考生的兴趣爱好特长、身体素质条件以及家庭经济状况,考生及家长愿意选择省内省外院校、公办民办中外合作院校,考生愿意选择哪些城市、喜欢或不喜欢学什么专业及今后的职业方向等完全“未知”的基础上,可想而知,这样的“推荐”志愿将误人不浅。因此,考生及家长务必认真按照第二步骤的要求,先做功课,精挑细选,在成绩、排位对应批次中圈选出10~20所合适的院校,再剔除含特别不愿意就读专业等不适合自身条件的院校。

  4.精准分析,初拟排序

  在已圈选20余所院校志愿后,接下来就是对此进行精准分析。一般来说,初选志愿可采取“冲”“稳”“保”“垫”四步策略。基本方法为“线差法”或“位次法”,也可以两种方法结合运用。“线差法”相对直观,“位次法”相对实用。采用“线差法”选报志愿时,如参考近三年的录取数据,一般采用平均分差法。可选择3~4所往年投档线差高出考生成绩10分以上自己很喜欢、但需要“跳起来摘桃子”的院校志愿放在前面“冲一冲”;可选择3~4所往年投档线差与考生成绩加减5分左右自己希望就读的院校志愿“稳一稳”;可选择3~4所往年投档线差低于考生成绩10分自己愿意就读的院校志愿“保一保”;可选择3~4所往年投档线差低于考生成绩30分内自己愿意就读且可确保录取喜欢专业的院校志愿“垫一垫”。采用“位次法”选报志愿时,“冲”到底冲高多少位次,“稳”“保”“垫”到底多少位次合理,由于各分数段人数大不相同,高中低各段位次相差特别大。高分段因为人数少,所以位次相差不大。比如我省2021年理工类680~687分之间,位次仅相差54;而中低分数段,因为人数多,所以位次悬殊,如我省2021年理工类468分,位次竟相差1025。低分段的位次相差更大。因为分数段不同,所以难以给出具体的“冲”“保”的位次范围。这就可以结合运用“线差法”,以考生实际位次对应的分数做参考,在此分数向上看10分作为“冲”的志愿,向下看20分内作为“稳”“保”的志愿,向下看30分内作为“垫”的志愿。如此精准分析后,“冲”“稳”“保”“垫”四个层次已预选16个左右院校志愿,每所院校志愿可各选报6个专业志愿,所以还需对院校、志愿进行排序、精简。如何排序院校志愿,不能简单地依照希望录取的院校顺序从高到低排列下来,至少不能把应在“稳”“保”层次的志愿排在“冲”的位置,否则即使实际录取中考生分数达到该“冲”院校的投档线,由于排序在后,无法出档,错失录取“冲”的院校机会,后悔莫及。尤其是高分考生,本来有机会录取“双一流建设”或原“985工程”高校,结果仅录取原“211工程”高校或一般本科院校,出现高分低录的情况。

  5.最终定夺,按时提交

  上述四步骤完成后,考生及家长如感觉不踏实,有条件且时间允许的话,可提请中学老师、教育考试机构专业人士帮助把把关,听取意见建议,如此志愿妥矣。正式填报前,考生及家长可在省教育考试院官网填报高考志愿系统,下载打印一份高考志愿草表,建议先填报高考志愿纸质表,再次认真核对院校志愿、专业志愿名称、代号等,确保准确无误。之所以建议先填报纸质表,至少有两个好处:一是可以避免正式网上填报志愿时的匆忙、紧张而忙中出错;二是纸质表可为保存备查提供参考。填报高考志愿是有严格规定时间的,所有考生必须在此期间完成,按时提交,否则视为放弃填报志愿。往年有考生或家长会想当然地认为,等到快截止时再填报志愿,希望知道更多填报志愿“信息”,甚至听信非法中介或招生骗子提供的所谓“内部信息”,不但有可能因延迟填报志愿造成网络拥堵的风险,而且可能被骗钱财,“竹篮打水一场空”。正式网上填报志愿过程中,如非必需不要随意修改,即使确需修改,我省人性化规定集中填报志愿“填报期间,允许对当次填报志愿修改1次”。考生及家长再次检查无误后,务必点击“提交”并确认,确认后就不能再修改。网上填报高考志愿一旦正式“锁定”之后,考生本人、任何人、招生机构都无法进行修改。

  五、掌握基本方法

  普通高考是考生人生中最重要的考试之一。“考得好不如报得好”,说明填报高考志愿非常重要。如何恰如其分填报高考志愿,如愿录取心仪的大学、满意的专业,对于大部分考生来说与高考本身同等重要。填报高考志愿相对合理的方法,一般有“线差法”“位次法”两种,也可两者结合起来运用。下面分别示例如下:

  1.“线差法”

  “线差”就是考生当年的高考成绩与一本线、二本线的差距。以江西省2021年高考理工类考生刘某为例,其高考成绩为672分,江西省2021年理工类一本线为519分,那么刘某的高考成绩与一本线的线差是153分。

  相对来说,刘某的高考成绩应该算是高分,录取目标可确定为“双一流建设”高校,如果考生及家长协商一致,意向选择去北京市高校就读。他在选报高考志愿前,可先从“录取数据”中查询到2019年、2020年理工类一本线分别为522分、535分,那么,刘某2021年这个成绩放在2019年、2020年分别相当于考了522(一本线)+153(线差)=675分、535(一本线)+153(线差)=688分。接下来,可以在“录取数据”上查询到2019年675分可供选择的北京市属地“双一流建设”高校有:中央民族大学(601分)、北京大学(682分)、北京大学医学部(668分)、中国人民大学(660分)、清华大学(680分)、中国农业大学(600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652分)、北京理工大学(626分);2020年688分可供选择的高校有:中央民族大学(616分)、北京大学(686分)、北京大学医学部(676分)、中国人民大学(669分)、清华大学(686分)、中国农业大学(619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659分)、北京理工大学(641分)。综合参考2019、2020年两年的录取情况,2021年刘某如选择填报北京市属地“双一流建设”高校,除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外均可填报。因此,“线差法”比较直观。

  2.“位次法”

  “位次”就是考生在其所在省份的某类(文史、理工、艺术、体育类等)高考中文化、专业成绩排名。举个例子,江西省2021年高考文史类考生李某的高考成绩580分、排位7105,线差仅21分,通过查询“一分一段表”,580分排在全省7027~7276名之间,580分共248人。在实行平行志愿的情况下,考生的高考成绩越高,位次就越靠前,就越容易被考生心仪的重点大学录取。

  如,李某有志向今后从事教师职业,当她准备选报高考志愿前,可先从“录取数据”上查询到2019年、2020年文史类一本线分别为558、547分。接下来继续查询2019年录取排位7105相对应的师范类一本高校有:河北师范大学(7894)、哈尔滨师范大学(7264)、福建师范大学(7119)、河南师范大学(8179)、海南师范大学(7143)、西北师范大学(6820)、新疆师范大学(12951);2020年录取排位7105相对应的师范类一本高校有:河北师范大学(6822)、哈尔滨师范大学(6926)、福建师范大学(5681)、河南师范大学(6955)、海南师范大学(6747)、西北师范大学(6542)、新疆师范大学(14930)。综合参考2019年、2020年两年的录取情况,2021年李某如选择填报师范类一本高校,哈尔滨师范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新疆师范大学可供参考。因此,依据位次“按图索骥”选择适合的大学,是比较实用的方法。

  3.“线差法”“位次法”结合

  不管是运用“线差法”还是“位次法”填报高考志愿,都只能是一种参考,或多或少都会出现误差,希望高考分数一分都不浪费的填报方法是不太现实的。考生及家长在填报高考志愿过程中最好能找到“线差法”“位次法”的“最大公约数”,力求合理、精准地填报志愿,录取心仪的大学、专业。笔者根据多年指导填报高考志愿实践,结合“线差法”“位次法”的运用,充分考虑计划增减情况等因素,按照实际录取排位高低情况进行排序,设计并整理、汇总出连续三年“江西省2019~2021年普通高校录取参考数据”(理工类“双一流建设高校”部分、文史类“双一流建设高校”部分),可直观、快速地提供参考志愿的范围。举例如下:江西2021年高考理工类考生张某高考成绩660分,线差141分,全省排位520。如果不考虑考生志愿意向城市、专业方向、兴趣爱好特长、身体素质条件、家庭经济状况以及高校招生章程对考生单科成绩要求等因素,可在附表“排序”5~10号高校中选择3~4所“冲一冲”,在“排序”11~15号高校中选择3~4所“稳一稳”(线差、位次均在考生成绩、排位范围之内),在“排序”16~21号高校中选择3~4所“保一保”,在“排序”22~31号高校中选择3~4所“垫一垫”。参考志愿范围圈选后,考生及家长只需依据实际情况进行精准分析,优化排序即可。

  六、把握填报技巧

  1.把握计划增减导致的变化

  相对来说,外省院校在我省的年度招生计划一般变化不大,有的连续几年都是相同的招生人数。由于招生计划没有变化,因此这部分院校的“社会认同度”差不多被固化,每年实际录取的线差、位次变化不大,有的几乎完全相同,这对选报高考志愿益处多多。如“江西省2019~2021年普通高校录取参考数据”中的1296复旦大学医学院、1004北京大学医学部、0601国防科技大学、1465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4704电子科技大学(沙河校区)、1221吉林大学等院校。当然,大部分院校年度招生计划还是有小幅的增减,但基本上对录取的线差、位次影响不大。我们要充分考虑的是年度招生计划增减幅度很大的院校,要注重把握由于招生计划增减导致的变化。一般来说,大幅增加招生计划的院校,其录取的线差缩小、位次降低,反之,大幅减少招生计划的院校,其录取的线差扩大、位次升高。如“江西省2019~2021年普通高校录取参考数据”中的1311南京大学、1382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873西安交通大学、1544华中科技大学、1023北京理工大学等院校。

  2.把握位次升降变化的规律

  过去在未实行“三知”填报志愿的情况下,一、二批本科是实行“志愿优先、遵循分数”的梯度志愿,不少院校的录取投档线会出现“一高一低”或“二高二低”等相对有规律的现象,称为招生“大年”“小年”现象。在实行“三知”填报“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平行志愿后,此类现象较少出现,但通过对往年录取数据的分析可以发现,不少院校因招生计划增减而出现录取最低位次连续“升”或“降”的现象,如果考生及家长能够把握位次升降变化的规律,对于合理选报高考志愿大有裨益。部分院校招生计划差不多连续减少,录取最低位次反而连续逆向降低,如“江西省2019~2021年普通高校录取参考数据”中的1351浙江大学、1282同济大学、1041南开大学、1602中南大学等院校;部分院校招生计划差不多连续增加,录取最低位次反而连续顺势上升,如1671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1873西安交通大学、1877西北工业大学、1011中国农业大学等院校。由此可见,招生计划的减少,导致生源录取最低位次的降低;招生计划的增加,助推生源录取最低位次的上升。

  3.把握首次再次招生的数据

  教育部每年公布当年全国具有高等教育招生资格的高校名单。这些院校有的面向全国各省(区、市)招生,有的面向部分省(区、市)招生,有的面向本省(区、市)招生,这基本上固定化了。但也有少数院校由于自身发展需要,逐步扩大招生的省份范围,如“录取数据”中的1029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2376温州肯恩大学、2688深圳技术大学、2993新疆理工学院等,其第一次就是首次招生,第二次就是再次招生;还有以下情况,有些院校的中外合作办学(“江西省2019~2021年普通高校录取数据”中的院校代码以加粗标注)、护理学、预防医学、农学专业等原来是按梯度志愿列入提前批本科招生,从2021年开始全部按平行志愿相应列入第一、二批本科批次招生,应属首次招生;有些院校原来在第二批本科招生,后经批准部分专业列入第一批本科招生,也应属首次招生;有些院校由于更名(尤其是近几年原三本院校转制为独立学院,如“录取数据”中的8311南昌医学院、8307赣南科技学院、8308赣东学院、8306南昌交通学院、8280景德镇艺术职业大学等院校),可认为属首次招生。首次招生时,由于考生及家长均没有往年相应的录取数据信息作为参照,而再次招生参照首次招生的录取数据自然也不一定是“稳定”的,因此,考生及家长可以有意识地选择类似于首次再次招生的院校,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有些转设的独立学院,相比更名前录取情况,录取分差、位次有高有低。

  4.把握分差位次“突变”的情况

  一般来说,实行平行志愿,院校生源经过三年左右录取的“社会认同”,在招生计划非大幅增减的情况下,每年大部分院校录取的分差、位次基本上趋于稳定,较少大起大落,但也有部分院校会出现特例,其录取分差、位次产生“突变”,即出现往年生源很好,某一年突然线上生源不足。考生及家长如能“有心”关注此类院校,做到心中有数,认真分析比较,对于合理填报志愿定有益处。如“江西省2019~2021年普通高校录取数据”中的1005中国人民大学、1282同济大学、4801武汉大学(护理学)、1661中山大学等,还有“录取数据”中的二本批次2254齐齐哈尔医学院、2326淮阴工学院、2479青岛农业大学、2528洛阳理工学院、2725右江民族医学院等院校。导致这类院校录取分差、位次“突变”甚至“断档”的原因,可能与招生院校的宣传咨询、专业设置、批次变化、收费调整等情况有关,还可能与教育部公布类似“双一流建设”高校评估结果、民间或权威机构公布的国际国内大学排名结果等影响有关,当然也有可能是没有任何因素影响的随机、偶发情况。

  5.把握不同批次院校的机会

  部分院校及专业招生录取由于有特殊要求,不宜实行以“分数优先,遵循志愿”原则进行一次性投档的平行志愿,只能实行以“志愿优先、遵循分数”原则可进行后续投档的梯度志愿,提前批一般实行梯度志愿。笔者根据江西的招生情况将列入提前本科批次的院校大致归纳为:公费师范生类、优师专项定向类、定向类、小语种类、特殊要求类、思政专业类、政法专业类、面试体测类、综合评价类、航海专业类、飞行员类、中国香港高校类,还有艺术类、体育类等。列入提前本科批次招生的院校,不少院校在第一、二批本科批次也有招生,这给那些对专业没有特别要求,仅对院校或院校所在城市非常“钟情”的考生来说无疑增加了一次选择机会,且如果提前批本科院校未能录取,并不影响第一、二批本科批次院校的录取。有些艺术类、体育类考生,如果专业成绩未达到控制分数线,可以按文化成绩相应选择文史类、理工类专业院校志愿。一般来说,提前批本科院校相比于一、二批本科批次院校的录取分差要小、位次要低不少,如“江西省2019~2021年普通高校录取参考数据”中的1006清华大学、1005中国人民大学、0282华东师范大学、1015中国传媒大学、1018中国政法大学、1086上海外国语大学等院校,文史类考生选择偏理工农医类院校专业、理工类考生选择偏文史哲类院校专业,其录取分差、位次要求相应会低一些;相比于文史类、理工类、体育类志愿填报,艺术类志愿填报难度要大一些,尤其是提前本科单志愿、本科单志愿批次。基于此,考生及家长可以有的放矢、另辟蹊径、把握机会。

江西省2019~2021年普通高校录取参考数据

科类:理工类 层次:一本、原“985工程”高校

控制线:2019年522分 2020年535分 2021年519分

科类:文史类 层次:一本、原“211工程”高校

控制线:2019年558分 2020年547分 2021年559分

科类:文史类 层次:一本、原“985工程”高校

控制线:2019年558分 2020年547分 2021年559分

附件:

江西省2019-2021年文史类一本“985”高校录取数据.doc

江西省2019-2021年文史类一本“211”高校录取数据.doc

江西省2019-2021年理工类一本“985”高校录取数据.doc

江西省2019-2021年理工类一本“211”高校录取数据.doc

 

见习编辑:付丽玲 审核:付婷

用户点评
    已显示全部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
    每日读报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