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荣夜文化(图)

2021-10-25 04:02 阅读
江西日报

    本报记者 张武明 邱辉强 万仁辉

    不久前结束的九江八里湖之夜音乐嘉年华活动,见证了夜幕下海韵沙滩的流光溢彩,定格了音乐节台上台下频频互动的激情,也释放出这个城市对丰富夜生活的需求及繁荣夜文化的追求。

    随着文化消费的日趋旺盛,单纯的娱乐已经不再是城市夜生活的全部,人们期待着夜生活能够包含更多文化韵味,让自己“八小时之外”的生活变得更加多姿多彩。从目前的情况看,我省市民夜生活的形态还是相对单调的——要么是吃吃喝喝,要么是看电影、逛商场等商业性消费,融合文化元素的夜生活还比较匮乏。

    文化是夜经济的内核。我省是文化大省,红色、绿色、古色文化交相辉映,书院、陶瓷、戏曲文化璀璨争辉,“文化富矿”的经济效应正在显现。透视各地夜文化相对匮乏的背后,是产品供应的滞后,还是消费需求的不足?我们该如何进一步繁荣夜文化,将文化软实力转化为发展夜经济的硬实力?连日来,记者进行了采访调查。

实景演出《寻梦龙虎山》 (龙虎山景区供图)

实景演出《寻梦龙虎山》 (龙虎山景区供图)

宜春保利大剧院正在上演儿童剧(宜春保利大剧院供图)

    支撑景区夜文化的实景演出

    还需解决“成长的烦恼”

    白天观美景,夜间看演艺。近年来,大型歌舞表演、山水实景演出等在国内形成热潮,成为景区增强游客吸附能力的有效载体。在杭州,大型歌舞《宋城千古情》虽然演出时间只有短短1个小时,却长演不衰20多年,年均演出1300场,早在2016年票房总收入就已突破百亿元。

    “庐山天下悠,三清天下秀,龙虎天下绝。”我省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但多是“有看头,没说头”。如何借助旅游演艺发力,解说好山水美景的文化灵魂,为景区的夜空增添亮色,各地的探索一直在进行。

    今年的“十一”黄金周,龙虎山景区的《寻梦龙虎山》实景演出备受游客青睐,每日增演多场,场场爆满。其中,10月3日的演出打破了开演5年以来单日观演人数最高纪录。

    在全球最大的天然投影崖壁上,龙虎影踪乍现,仙人鸿衣羽裳遗世独立,幻化出鸾凤和鸣、彩云纷飞的瑰丽奇景……10月3日22时,来自山东的游客孙友兰看完《寻梦龙虎山》回到宾馆,仍沉浸在龙虎山的丹山碧水和仙缘梦境之中,“在短短70分钟的演出中,展现了龙虎山的仙境风光和源远流长的道教文化,特别是身临其境的‘行进式’观演模式如入仙境,给人带来美妙的视觉享受和强烈的心灵震撼。”

    “自2015年4月公演至今,已经演出1400余场,接待游客近100万人次,总收入约1.5亿元。”龙虎山旅游文化发展集团总经理童丽芳告诉记者,经过4年多的运行,《寻梦龙虎山》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表现突出:不仅丰富了龙虎山旅游业态,延长了游客停留时间,实现了由山水观光游到文化体验游的转变,同时还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与劳动就业,增加了景区餐饮、住宿、购物等多种消费,带动了地方财政收入增长。

    火爆的不止《寻梦龙虎山》,今年“十一”黄金周,分布在我省各地的《明月千古情》《天下三清》等大型实景演出每天增演,甚至出现了场场爆满、一票难求的火热场面。游客白天饱览盛景,晚上咀嚼景区承载的丰富文化,观光体验更加感性生动。《2018中国实景演艺发展报告》显示,2018年全国实景演出共计78台,从地理分布上看,中西部地区省份的实景演出数量较多,江西是其中一支重要力量。

    “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正让景区的夜生活变得异彩纷呈。中秋拜月、祈福许愿、古装巡游……夜幕降临,一场场丰富多彩的夜游体验项目在婺源梦里老家演艺小镇闪亮登场,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这是“中国最美乡村”婺源繁荣夜文化、做大夜经济的生动实践。

    金黄花海、白墙黛瓦,这是婺源的标志性美景。夜晚,山水实景演出《梦里老家》则为游客展现出婺源的另一番美景。山为景,水为台,真山真水打造出古代诗词中描绘的“梦中家园”,把古徽州的书乡文化、茶文化、农耕文化、婚嫁习俗等融入春夏秋冬四幕美景中,游客沉浸其中感悟“落叶归根,根在婺源;千年守望,梦里老家”的浓浓乡愁。《梦里老家》填补了婺源夜间休闲旅游的空白,丰富了游客在婺源的夜生活。

    可贵的是,婺源并不满足于此。近年来,婺源建起了梦里老家特色演艺小镇,包括旅游商品街、特色美食街、休闲娱乐街、民宿客栈群等,提供吃、住、行、游、娱、购一站式的夜间旅游服务。

    “过去朋友来了婺源有好酒、好景招待,现在还有好戏、好玩款待。”婺源梦里老家景区负责人赵长军介绍说,截至今年8月底,婺源梦里老家演艺小镇共接待游客105万人次,经济效益近2000万元。

    “实景演出并非个个赚钱,也不是哪个景区都适合。大型实景演出动辄需要几千万上亿元的投资,一旦不能保证观众数量,无法保证演出场次,就意味着巨大的投资风险。”火爆的实景演出也存在着种种“成长的烦恼”:市场竞争不断加剧、内容同质化严重、大部分项目在夹缝中求生存、失败停演时有发生。童丽芳向记者坦言:企业的设备维护成本高,在没有外部扶持的情况下,企业自我成长能力较弱;主营业务单一,对主景区客流量依赖严重,没有相关的配套产业,持续发展乏力。此外,由于我省旅游演艺发展起步较晚,企业在发展中明显感觉创意设计、运营维护等各类人才匮乏,而引进和培养人才又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旅游演艺业内人士认为,文化是实景演出的核心竞争力所在,想要走得长远,创作者就必须在深刻理解当地文化的基础上,进行演出模式的创新,挖掘并展现地方文化内涵。同时,还需要引领旅游演艺向差异化、特色化、精品化、多元化发展,做到文化有深度、技术有巧度、营销有广度,资源整合发展。

    承载城市夜文化的舒缓惬意

    场所设施建设正在完善

    看演出、逛书店、听音乐会……近年来我省市民的夜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但总体来看,市民夜生活的文化氛围还不够浓厚。

    10月7日,晚饭过后,家住南昌市广润门住宅小区的倪女士想带6岁的女儿去书店看看书,通过手机地图,搜索到周边几公里范围内有3家书店。她按图索骥一个个前往探访,发现竟没有一家开门营业。

    “市民在夜晚并非没有文化消费的意愿,关键是公共文化娱乐服务设施十分匮乏。”倪女士说,以南昌大部分老城区为例,现在老年人可以跳跳广场舞,但适合中青年人群消费的文化场所太少了。

    要以文化消费推动夜经济发展,还得从根本上抓起,规划、建设一批适应大众化需求的文化娱乐消费场所。

    近年来,宜春市在刺激市民夜文化消费上,进行了有益探索,到宜春市保利大剧院去看场高大上的演出,成了不少市民晚上的保留项目。一场场交响乐、一幕幕舞台剧、一出出音乐剧,给美妙的夜晚披上了艺术的面纱。

    9月29日,家住宜春天瑞花苑小区的市民冯先生提前吃了晚饭,从家里驱车出发,赶在19时30分前走进宜春市保利大剧院。在这里,他惬意地享受了一场著名钢琴家李云迪演绎的钢琴独奏音乐会。音乐会结束,时间已经过了21时。

    居住在宜春这样一个规模不算大的城市,也可以欣赏到李云迪的专场钢琴音乐会,这要得益于宜春有个文化“鸟巢”——宜春文化艺术中心。该中心于2010年9月建成并投入使用,该市巧借市场之手兴文化,把文化资源盘活用好,吸引了外界的高度关注。很快,保利大剧院来了,中影数字院线安家了,清华美院设立的宜春画院落户了……这些知名文化机构的入驻,激活了宜春演出市场的“一池春水”。

    “我们借助保利剧院全国院线的优势资源,推广院线巡演模式,邀请国际国内优秀演出院团,进行大型歌剧、舞剧、话剧、交响乐等内容多样、形式多彩的演出,有效扩大了宜春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宜春市保利大剧院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高汉波介绍,剧院坚持“艺术高门槛,惠民低票价”的经营理念,先后推出“明星、名家、名剧演出季”“戏剧舞蹈演出季”“市民音乐会”等品牌演出季,吸引广大市民走进大剧院欣赏高雅艺术。

    对夜文化的需求,既有仪式感十足的观看演出,也包括轻松自在的夜读。

    几何书店、西西弗书店、瑶湖书房、艾溪湖美书馆……近年来,一批“网红书店”纷纷抢滩入驻南昌新城区。这些民营书店不再局限于出售图书,而是通过多元化经营,打造城市文化空间,让人们静享阅读时光。当夜色笼罩大地,南昌众多书店的灯光一一亮起,吸引夜读人走进其中。享受夜读的人群中,有徜徉知识海洋的学生,有抓紧时间充电的上班族,也有带着孩子共享相伴时光的家长。

    几何书店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每到假期,来书店看书的市民比平时更多,阅览室往往一席难求。记者了解到,这里除了提供好书之外,还集中了餐饮、绘画、手工制作等业态,并定期举办大型讲座、沙龙活动,为市民提供一个交流学习、碰撞思想的场所。

    记者在书店碰到了一位来自武汉的读书爱好者吴涛,他利用假期特意来到南昌打卡“网红书店”。吴涛说,如今的书店不仅是看书的场所,而且能够提供一种生活方式、一份精神姿态、一段成长记忆。这些书店不仅点亮了城市的夜生活,还照亮了人们的心房,希望南昌多一些这样的精神休憩场所。

    给夜文化赋予更多内涵

    培育夜经济消费新热点

    “夜经济表面上看是产业、消费能力、政策引导问题,实际上是文化问题。”省社科院一位专家这样理解夜经济。

    文化产业潜力巨大,夜文化的挖掘与打造潜力无限。今年1月,我省出台的《江西省进一步激发商贸消费潜力促进商贸消费升级三年行动方案(2019-2021年)》明确提出,要繁荣夜间消费市场,鼓励发展24小时不打烊餐饮店、便利店、娱乐场所,推出一批富有本地特色的夜间消费活动项目,建设便利服务型夜经济集聚区。

    与这个发展方向相吻合,一些地方的布局已经在进行当中。陶渊明的夜归、李白的夜宿、白居易的夜送、孟浩然的夜泊、苏东坡的夜探……九江曾吸引了太多文人墨客驻足吟唱,留下了太多流传千古的佳话。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为九江繁荣夜文化、发展夜经济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今年6月,2019九江夜经济系列活动拉开帷幕,吹响了九江“促进商贸消费升级三年行动”的集结号。今年8月,九江市发布的《关于促进夜经济发展实施意见》提出,围绕九江深厚的人文底蕴塑特色,精心谋划推出1至2台反映地方文化特色、适合长期演出的标志性演艺精品,打通古今心灵对话的时空隧道,让九江的夜经济注入更多的文化内涵和人文关怀。“建设夜九江,打造不夜城,重振九江商贸繁荣的历史荣光”,九江正拧紧发条发展夜经济,促进商贸消费升级,让人拭目以待。

    文化下的星空,魅力无限;夜色中的博物馆,璀璨登场。为利用好公共文化资源,培育市民和游客新的夜间消费,省文化和旅游厅今年国庆节前下发通知,鼓励城市中心城区的各级博物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在“十一”黄金周期间实行夜间开放,并在此后择时夜间开放。

    “观众朋友们,请看这里,这就是著名的雁鱼灯。它不仅造型精美,使用时还可避免房间空气污染”“这是马蹄金,西汉时期的称量货币”……10月1日19时,在位于南昌市新洲路的江西省博物馆,来自长沙的游客孔小姐跟随着博物馆讲解员,细细品味“惊世大发现——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成果展”中的馆藏文物。这是省博物馆首次开启夜游模式,让游客体验不一样的“博物馆奇妙夜”。

    “探索博物馆夜间开放常态化机制,持续提供精品夜游项目,将为满足人们夜间文化消费需求、繁荣夜经济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的选择。”省博物馆副馆长管理告诉记者,今后省博物馆将把“夜游博物馆”打造成常规项目。

    实际上,早在去年8月,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就开启了暑期夜游模式,并在夜场举行知识讲座、诗歌朗诵、服饰表演、厂房灯光秀等不同形式的夜文化活动,得到了本地市民和外地游客交口称赞。

    【专家观点】

    要繁荣城市夜文化,江西各地应在突显本土性、提升主体性和营造便捷性上下功夫:

    一是突显本土性。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夜文化的构建要突显本土特色,深挖各地文化资源,既能让本地市民有认同感,提升其参与度,又能让外地游客有新鲜感,提升外地游客的猎奇度,让他们“来得了、留得住、停留久”。

    二是提升主体性。夜生活的主体是本地市民,夜文化的营造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和发挥市民的主体作用,以营造街坊文化和市井文化为起点,鼓励市民参与设计、征集、建设、宣传等各个环节,打造体现本土特色、富有时代感和大众化的演艺精品。

    三是营造便捷性。公安、市场监管、城市管理等相关部门要提供“有温度的管理”,强调对环境的有效维护和对商户的柔性管理,根据大数据分析,合理调整公共交通运营时间和线路安排,营造便捷、安全、舒心的出行环境,既要“掌好灯”,又要“守好夜”。

    ——江西省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 涂龙峰

    【记者手记】

    发展夜经济不可让文化消费缺席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当城市褪去喧嚣,美好的夜生活由此展开。无论是烤串、啤酒、小龙虾,还是夜游、KTV、酒吧……火热的夜经济卸去人们一天的疲惫和压力的同时,也不断释放巨大的消费潜能。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吃喝玩乐不再是大家夜晚休闲娱乐的唯一方式,让夜生活带上“文化味”,正成为一种新风尚。

    对市民而言,夜文化是舒缓压力的休闲消费与城市文化生活的体验消费。在北京,24小时“深夜书房”成为城市夜晚的精神地标;在上海,24小时影院丰富了城市夜文化的内容,满足了消费者的娱乐需求;陕西韩城则从发展夜经济、夜文化到树立夜品牌、形成“夜韩城”,地方综合实力大大提升。可见,真正让一座城市的夜晚灵动起来的是文化软实力,这是夜经济的灵魂。

    总体来看,我省夜文化的氛围还不够浓厚,比如省会南昌24小时书店几乎难觅踪影,高端的歌剧、交响乐表演很少,博物馆、图书馆等公共文化机构晚上基本关门。我们知道,夜文化消费的高低,不仅取决于市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还取决于文化产品的供给质量。只有摸准需求,多在丰富夜文化形式、提升夜文化供给上下功夫,才能让地方的夜经济持续繁荣发展。

    “夜太美,尽管再危险,总有人黑着眼眶熬着夜。”萧敬腾的一首歌唱出了忙碌的现代人对于夜生活的喜爱。我们期待,越来越多的晚间健身房、歌舞剧院、音乐厅、24小时书店等,能够不断提升夜经济的文化品质,让夜经济的灯光不但照亮城乡,更温暖我们的心灵。

用户点评
    已显示全部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
    每日读报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