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吁打破沉默 共促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

2021-10-25 11:02 阅读
中国妇女报

  遗传因素、个人经历和早期生活环境,包括家庭养育、学校教育、人际关系质量等因素,以及遭遇暴力、虐待、歧视、贫困、人道主义危机和卫生突发事件等个人经历,将共同影响儿童的心理健康,并对其产生终身效应。营造关爱儿童青少年的家庭氛围,构建安全的校园环境,帮助儿童青少年建立积极的同伴关系,从而降低儿童青少年罹患心理疾病的风险。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陈若葵

  由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华办事处与国家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防治中心共同主办的“不愧是你”青少年心理健康公益倡导活动日前举行,题为“心之所想:促进、保护和关爱儿童心理健康”的《2021年世界儿童状况》报告同时发布。

  报告显示,全球每年有近4.6万名青少年死于自杀,它成为10~19岁青少年死亡的五大原因之一。据估算,在10~19岁的青少年中,有超过13%的人患有世界卫生组织定义的精神疾病。同时在中高收入国家,近20%的15~24岁年轻人自我报告他们经常感到沮丧或对做事情没有兴趣。我国学者相关调查也显示,中国青少年同样面临相似的情况和挑战。

  报告指出,即使在2019冠状病毒病来袭之前,儿童青少年就已面临着心理健康方面的困扰,但应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资金投入长期不足。确诊精神疾病,包括多动症、焦虑症、自闭症、双相障碍、行为障碍、抑郁症、饮食障碍、智力障碍和精神分裂症,将严重影响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教育、生活和未来的收入水平。

  尽管精神疾病对儿童生活的影响难以估量,报告中援引的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一项最新分析表明,在全球范围内,青少年因精神疾病致残或死亡,每年造成的人力潜能损失据估算高达近3900亿美元。

  2019冠状病毒病大流行持续对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和福祉产生着重大影响。根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最新数据,全球范围内,至少七分之一的儿童受到了疫情限制措施的直接影响,超过16亿儿童的学业受到了干扰。疫情对青少年的日常生活、学习和娱乐所造成的冲击,加之他们对家庭收入和家人健康的担忧,导致许多青少年出现了恐惧、害怕的心理,并对未来感到忧虑。报告称,2020年初在我国进行的一项线上调查表明,大约三分之一的受访者表示感到恐惧或焦虑。

  报告指出,遗传因素、个人经历和早期生活环境,包括家庭养育、学校教育、人际关系质量等因素,以及遭遇暴力、虐待、歧视、贫困、人道主义危机和卫生突发事件(如2019冠状病毒病)等个人经历,将共同影响儿童的心理健康,并对其产生终身效应。

  报告呼吁营造关爱儿童的家庭氛围,构建安全的校园环境,帮助儿童青少年建立积极的同伴关系,从而降低儿童青少年罹患心理疾病的风险。

  《2021年世界儿童状况》报告是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自21世纪以来对儿童青少年及其照料者心理健康问题的最全面的审视。针对报告揭示的问题,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华代表芮心月表示,“每个儿童青少年都享有心理健康的权利。尽管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心理健康问题的影响,对这一问题的污名化却阻碍着儿童青少年寻求治疗,限制着他们成长、学习和发展的机会。每个人都应该作出努力,帮助儿童青少年打破沉默,消除心理健康污名化。父母、照料者、教师和公众人物应共同营造一个安全的氛围,让儿童青少年能放心地谈论心理健康话题。”

  与单纯的治疗相比,对心理健康问题进行积极预防的成本效益更高,也能更好促进青少年的健康和福祉。据介绍,自2016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携手国家卫生健康委,在11个省(市、自治区)中的14个区县启动了“青少年健康与发展项目”。这一项目注重培养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意识、知识和技能,以此改善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并帮助他们了解获取相关信息的途径。目前,该项目已为430多所学校的50多万名青少年提供了心理健康综合服务。

  据悉,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还致力于支持将心理健康服务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确保基本医疗保险覆盖心理咨询服务,以满足家庭对心理健康服务的需求,并让所有家庭都能够负担得起这些服务。

用户点评
    已显示全部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
    每日读报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