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岁老党员刘纪甫:坚守匠心不忘初心 让传统手艺“活”起来

2021-07-26 14:31 阅读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

  

刘纪甫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 记者谢梦丽报道:“只要孩子们愿意学,我就会一直教下去!”近日,在南昌市青山湖区京东嘉园社区,今年85岁的刘纪甫正在手把手教孩子们剪纸,只见一双巧手上下翻飞,各种精美的图案跃然而出,引得孩子们赞叹不已。

  刘纪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杰出传承人、江西省民间艺术家、南昌大学兼职民艺教授,退休于江西国药厂。退休后的他潜心剪纸、面塑近20年,用一把剪刀、一张红纸,一把塑刀、一团面泥,展现出一个个有关中华传统文化、南昌儿女幸福生活的故事。如今,已是耄耋之年的他依旧积极参加社区公益活动,成为社区“邻帮邻”便民课堂的一名义务教育志愿者,免费为居民传授剪纸和面塑技艺。

  敢于创新  曾获两项国家发明专利

  “其实,我原来的工作与剪纸、面塑一点都不沾边。”初次见到刘老,虽已白发苍苍,但精神矍铄,饱经沧桑的脸上带着淡淡的微笑,他指着自己剪的孔子像,向记者讲述他那尘封已久的过去。

  三岁父亲去世,与妈妈、姐姐相依为命;只读了两年小学,不得不外出打工。1952年,刘纪甫来到南昌保温瓶厂工作,他深知文化的重要性,于是白天工作,晚上读职工夜校。

  “我是一个喜欢往前走、不断追求进取的人,当我学了文化,我深刻意识到,要为国家做贡献,所以在厂里就经常做些技术方面的革新。”在厂里,刘纪甫敢于大胆创新,1962年,刘纪甫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成为正式党员后,刘纪甫并未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在被调到五七无线电厂后,刘纪甫不断学习,发明了自动控制装置,“将干黄”计件器制造成功。之后,刘纪甫又被调到江西国药厂,他又发明了液位控制酸碱发烟装置和一种蒸气加热装置,这两项发明还获得国家专利,刘纪甫也荣获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先进生产者等荣誉称号,受到轻化工业部表扬,成为全省学习的榜样。

  年近古稀  埋头学艺

  1996年,刘纪甫从江西国药厂退休。2002年,在一次庙会上,刘纪甫看到两位捏面艺人,各类艺术形象脱手而成,回忆起小时候看爷爷捏面人的场景,便买来专业书籍学习,年近古稀的刘纪甫一头扎进对面塑手艺的研究中。

  两个月后,刘纪甫便走向街头。从最初的无人问津到后来人山人海,刘纪甫用了整整一年时间。南昌大学,南大附中纷纷聘请他为特艺老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走近传统民间技艺,并且开始学习。他的面塑作品“唐僧师徒”、“七品芝麻官”等被编写进了九年义务教育小学三年级美术教材里,他也成为广为人知的“面人刘”。

  然而,刘纪甫并未满足现状,他又研究起了剪纸。2009年,他的剪纸作品“圣人孔子像”被中华文化促进会选送人民大会堂进行展览,并由南昌大学作为交流礼品转送至法国巴黎孔子学院;以河蚌作屏风和底座创作的“嫦娥奔月组合图”、“姜太公钓鱼图”入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览》;创作的“毛主席全身肖像”、“吉祥物组合寿字图”在厦门举办的纪念毛主席诞生120周年文化艺术展剪纸作品评奖中荣获金奖。

  今年,85岁的刘纪甫再次操起剪刀,精心创作了长6.6米、宽0.71米的伟人肖像剪纸长卷,向建党100周年献礼。“由于眼睛不太好,从设计到完成差不多用了6个多月的时间。”刘纪甫告诉记者,自己出生贫苦农家,在党的培养下,自己获取了知识、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在建党100周年之际,用这种方式表达自己对党的感恩之情。

  传承手艺  免费教学

  为了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技艺得到传承和发扬,把自己所掌握的技艺传授给更多年轻人,刘纪甫成为社区便民课堂义务教育志愿者,向爱好剪纸、面塑的学生和社区群众免费授艺。刘纪甫说:“学习传统文化要从孩子抓起,作为一名党员,尽管已经85岁了,但只要我还有力气、有精力,就有责任和义务把自己所学所会的都教给下一代,让更多的人接触到非遗民间技艺。”

  人生有夕阳,事业无黄昏。纵使当年的少年郎已变成两鬓斑白的老人,但一直不变对剪纸和面塑艺术的热爱。在刘纪甫的作品里,大部分都聚焦“红色”主题和中华传统文化故事,体现他对党和祖国的感恩和对在党的领导下人民过上美好幸福生活的赞美。

用户点评
    已显示全部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
    每日读报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