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川:“野洋芋” 成了餐桌上的香饽饽(图)

2020-04-08 15:46 阅读
中国江西网抚州频道

  中国江西网/抚州头条客户端讯 通讯员吴维纲报道:黎川农村山沟田头到处都生长着洋芋,由于耐旱又耐贫瘠,几乎不用管理,因而在当地被称为“野洋芋”。过去黎川农村几乎家家户户都有手工制作洋芋粉丝的传统,是当地世代相传的一种传统美食。

江西红都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洋芋种植基地(吴维纲 供图)

  2016年,湖坊乡水湖村村委会主任黄友华(现任村党支部书记和江西红都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为了给村里人找一个脱贫致富的好项目,先后到广西、云南、贵州等地参观考察,最终选择了种植洋芋,并且加工制作成洋芋粉丝。在广西的一家农产品加工企业,他看到了一套红薯的加工制作设备。回到家里,他亲自绘图,反复修改琢磨,聘请当地技术工人制作,经过4个多月的时间,终于研制出了一台机械化生产洋芋粉丝的机器。这台机器的研制成功,让洋芋粉丝这种传统的手工食品实现了机械化生产,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洋芋粉丝当年产量便达5万斤,实现产值100多万元,由于制作精美又是绿色食品,在市场上很快就销售一空。

黄友华(右二)在指导村里的贫困户栽种洋芋(吴维纲 供图)

  说到公司的发展,黄友华兴奋地说:“这些年公司洋芋粉丝的年产量由当初的5万斤,年产值100万元,发展到现在的年产量50万斤,年产值650万元,形成了规模化生产,完全得益于县扶贫产业的扶持。2018年,公司获得了县折股量化入股扶贫资金113.5万元,这笔资金不仅解决了公司生产资金短缺的问题,而且新建了扶贫车间,安装了两条自动化生产线,大大地提高了洋芋粉丝的产能和经济效益。同时,每年为227户贫困户发放入股分红资金共14.75万元,村里的贫困户通过在公司生产基地土地出租和务工,增加收入5000到20000元不等,这些年公司共发放务工工资收入100多万元,全乡先后有100多户贫困户摘掉了‘贫困帽’,踏上了致富路。”

洋芋粉丝机械化生产车间(吴维纲 供图)

  贫困户黄德根夫妇在村里既没有劳动技能,又缺乏劳动力,每年靠栽种几亩口粮田度日,一年的收入才几千元,生活都难于为继。特别是几年前他的儿子考上了大学,每年几万元的学费,更是让他们感到束手无策,但是自从加入了公司合作社,通过入股分红和务工,他们夫妻一年的收入便有3万多元,不仅解决了生活问题,而且儿子的学费也有了着落。贫困户黄小华今年已经50岁了,妻子是个残疾人,一家四口的生活重担就压在他一个人的肩上,原来一直在外务工,家里的生活捉襟见肘,十分困难。两年前,他回到村里,便在合作社的洋芋基地里务工,每天在地里干些除草、翻地的农活,一个月的固定工资2500元,一家人的生计从此有了保障。

  扶贫资金为江西红都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发展注入了动力,使公司的洋芋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不仅带动了本乡特色产业的发展,而且辐射到了社苹乡、华山镇等邻近乡镇,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洋芋种植面积由当初的300亩,发展到现在的2000多亩,洋芋粉丝的产量一下子提高了10倍。现在“湖坊人家”洋芋粉丝获得了国家农业部绿色食品认证,产品不仅销往省内外超市,端上了千家万户的餐桌,并且走进了文化部的机关食堂,真正成为黎川县带领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

用户点评
    已显示全部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
    每日读报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