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骗子被抓不是终点

2024-07-05 20:31 阅读
南方日报

7月4日,辽宁省锦州市林业和草原局发布通报称,自2022年以来,该局工作人员魏新河出于提高知名度等个人目的,多次以“辽宁理工大学教授”等虚假身份参加线上线下学术交流活动。因涉嫌招摇撞骗罪,魏新河已被公安机关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出门在外,身份都是自己给的”,本来只是网络上一句调侃,却被学术骗子魏新河演绎得淋漓尽致。媒体整理发现,2022年至2023年底,魏新河报名的学术活动超过十场,其中不乏著名高校举办的活动,其发言还曾被活动机构公开报道引用。“辽宁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是魏新河最常见的一个身份,学术活动不同,其身份可能亦有不同。讨论乡村发展时,他是“辽宁理工大学客座教授、辽宁省乡村振兴专委会副主任”,到了敦煌文化主题,他又变成了“辽宁理工大学文化历史传媒管理学院博士生”,简直让人惊掉下巴!惊叹之余,有两个问题值得深思——

其一,骗子唱戏,谁人搭台?

学术骗子魏新河的把戏并不高明,随手一查就能发现,我国并没有所谓的“辽宁理工大学”,也没有“辽宁省乡村振兴专委会”这样的官方机构,且早有多领域学者、不少网友爆料魏新河是个骗子,一些学术活动组织方还为其提供行骗“舞台”,是对参会者身份审核不严、没发现这些明晃晃的漏洞,还是来者不拒、大家各取所需?

一场高质量学术会议,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办成的。这需要遴选出相关领域真正具有一定水平的与会者,尤其是加强对线上参会人员的资格审查,严格会议论文质量审核,才能充分发挥学术会议的重要作用。现实中,部分学术会议“为开会而开会”,形式大于内容,甚至沦为一些人捞名声的表演舞台,这一现象值得警惕。

此次事件中,就有学术会议工作人员坦言,不会严格审核与会者身份,只要论文合适就会被允许参加,给了魏新河之流操弄空间。一个林草局工作人员,混迹于传统文化、思政教育、法学、教育、公共关系等多领域的专业学术会议,这种学术会议有多大“泡沫”,举办价值几何,同样值得追问。

其二,有着公务员身份的魏新河,是否涉及违规甚至腐败?

有网友爆料,魏新河经常在朋友圈包装自己,是否存在“赚外快”需要查清楚。以前,许多人冒充学术人员参会是为了混吃混喝混旅游,有时甚至还有钱拿。锦州林草局工作人员说“(魏新河)平时每天都上班”,若是如此,魏新河真算得上“时间管理大师”。一边上班一边参加学术会议、发论文,如此“辛劳”,除了“提高知名度”外是否存在利益动机?其本职工作有没有做到位?有没有人以学术会议为由头进行利益输送?诸多重要问题有待解答。(维辰)

 

编辑:吴梦婷 童文静(实习生) 审核:李薇

用户点评
    已显示全部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