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阔别30余年的龙舟赛,缘何再次重启?

2024-05-26 21:04 阅读
江西发布综合央视新闻客户端、九江发布

赛龙舟,是我国一项重要的传统文化活动,至今已流传了两千多年。如今每到端午节前后,龙舟赛已成为大江南北人们参与度最高的体育赛事之一。

25日上午,九江南门湖举行了一场特殊的“龙舟大赛”。像这样的大型龙舟赛,在当地的南门湖上已经中断了30余年。一场阔别30余年的龙舟赛,究竟是缘何再次重启?

 

01

九江市民的“两湖情结”

甘棠湖和南门湖是九江老城区中心的两个湖,尽管两湖的水域面积只有1.39平方公里,却承载了九江市民的特殊情感。

  

九江市市民 曹莉娟:92年的时候,曾经在这里举办过一次大型的龙舟赛,当时那个场面非常的壮观,但是后来“两湖”水质变差了,就一直没有看到过龙舟赛。今天龙舟在里面划,我已经七十多岁了,还能看到这么壮观的场面,心里还是很高兴的。

  

九江市市民 欧阳美谦:有一种记忆犹新的味道,睹物思船、思舟。现在有这么好的水质,在这里进行游泳活动、划船活动,没问题了。

  

九江市市民 胡美凤:期盼了32年,我们今天早上5点多就过来看了。

今年3月,伴随着“两湖”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主体工程顺利完工,湖区水体重现碧波荡漾的美景。

  

九江市浔阳区教体局工作人员 林琦茁:“两湖”治理后,有了良好的生态系统,水质好、水面平缓,且水深常年保持在3米左右,为我们此次龙舟赛的举办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也是我们时隔三十年,重新举办龙舟赛的底气。

 

02

一场阔别30余年的龙舟赛缘何再次重启?

当初赛事因何而停?这三十多年当地又做出了怎样的努力?目前的水质已经恢复到了什么样的水平呢?

 

03

传统龙舟赛与比赛水域和环境是何关系?

我们初步了解了九江为修复当地的河湖环境,一直在做出的尝试、积累和努力。那么传统龙舟赛与比赛的水域和环境有着怎样的关系?来听听相关专家学者的解读。

九江市民俗文化研究学者 冯晓晖:龙舟赛早期不是一种体育竞赛,而是一种村落之间或者氏族之间的竞争,主要是对水资源优先使用的争夺。在新中国成立后,它是一项健康的体育活动。

  

近年来,由于江西对于绿水青山着力的建设,无论是池塘,还是河道等,水质都有明显提高。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这几年包括九江在内的很多地方,群众自发组织在这种清洁的水源上进行龙舟竞赛,也越来越多了。

  

中国龙舟协会竞赛裁判委员会主任 魏伟:龙舟比赛是一个水上项目,水域好坏、有没有污染很重要。特别是有一些污染过的垃圾、水,会对运动员的皮肤、呼吸道会有直接的影响。如果水质达不到龙舟比赛条件的话,它是不能举办比赛的。

专家介绍,为了保障参赛人员的安全,龙舟比赛还要求水体里不能有异物。

中国龙舟协会竞赛裁判委员会主任 魏伟:因为龙舟的速度是非常快的,可以达到每分钟120米,甚至更快。如果有暗礁或者障碍物会影响比赛成绩,严重会翻船。

 

04

“两湖”系统治理 重构水环境生态

为了迎接这场阔别30多年的龙舟赛,从2023年3月九江市启动了“两湖”的系统治理,我们用三维动画还原了这个过程,一起来看一下。

甘棠湖和南门湖共有约300万立方米的水,首先把这些水全部抽干,水量相当于1200个的标准游泳池,这样可以为后续的清淤和管网建设创造条件。

  

水抽干之后,就要把湖底污染物含量较高约40厘米的污泥清出,堆起来差不多是一个边长76.94米的立方体,相当于“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鹳雀楼的高度。

  

但淤泥并不是一次性全部清除,还要保留部分底层淤泥并进行了湖床整形,种植苦草、马来眼子菜、狐尾藻等沉水植物,用来吸收水中的有机污染物。

  

接下来最重要的就是引入活水,当地将“两湖”与长江连通,让源源不断的活水通过9个补水点引入湖体。此外,沿着“两湖”新建了雨水、污水的截污管以及箱涵,这样就能让雨水、污水各行其道,建立保护圈。

  

管网不断从两湖向周边小区源头延伸,在影响两湖的片区内建设约250公里的管网,保障污水不再直排、漏排进湖。而在广阔的城市空间,九江中心城区地下近2200公里的“毛细血管”,搭建起雨污水的高速流通网,维护着城市的“新陈代谢”。

   

三峡长江环保集团两湖综合治理工程项目经理王寒冬:同时我们结合这个水环境治理,为“两湖”周边增加了叠泉汇、跃水台、牵手廊等,增加城市景观层次,打造“城市客厅”,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05

端午节将至

各地龙舟蓄势待发上赛场

其实不仅是在江西九江,随着端午节的临近,各地鼓点铿锵,船桨齐舞,大小龙舟蓄势待发。这两天,广东广州、广西崇左、四川南充等地的龙舟队员们,也都忙着训练,为当地的龙舟赛做准备。我们一起去看一下。

这两天,在广东广州市越秀区杨箕村,龙舟队员们加密训练进入备战状态。训练可以分为水面和地面两部分,地面训练注重提升体能,还可以借助拉力器习惯在水中划龙舟的阻力。而在天河区深涌河段,多支龙舟队也在抓紧时间训练。

  

广东省民俗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潘剑明:龙舟是彰显一个村落人丁兴旺,精神面貌的主要标识,龙舟也加强了乡村之间的交流。

6月1日到6月2日,广西崇左龙州县将举行2024年龙舟竞渡赛。随着赛事临近,各参赛队正加紧训练,每一个队员都拿出了正式比赛的精气神。

  

龙舟队员 何东兵:去年我们小岸队这里都是拿第一的,现在每天都在锻炼,争取今年再拿到第一名。

这两天,四川南充南部县升钟湖水域训练点鼓声阵阵,当地18支龙舟队伍纷纷下水训练,全力备战6月10日正式开始的龙舟赛。

  

升钟片区队鼓手 张美:鼓手的作用就是让我们的队员能够保持一致的桨频,提升队员的士气,希望大家在比赛中,取得一个好成绩。

   

6月1日至2日,2024中国南昌国际龙舟赛将在南昌九龙湖上举行。本次比赛,预计将有36 支队伍参赛。近日,各参赛队伍先后对龙舟进行试水,做好比赛的准备。

   

南昌青山湖区龙舟队队员彭昊东:大家齐心协力一起奋斗向前的这种感觉,这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的运动,我们年轻人就要把它一直发扬下去,传承下去。

 

06

如何看待这些年各地兴起的“龙舟热”?

全国各地热热闹闹迎端午的龙舟比赛,再结合河湖水质因为持续治理而不断得到改善。这就引出了一个问题:如何看待这些年各地蓬勃兴起的“龙舟热”?来看看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土地区所综合研究室主任贾若祥的解读。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土地区所综合研究室主任 贾若祥:很多地方的河湖水质在十多年里得到大幅度改善,呈现出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美景。环境就是民生,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内容是十分丰富的,既有对物质富裕富足的需要,也有对精神自信自强的需要,还有对生态宜居宜业的需要,以及社会和谐和睦等方面的需要。优美的生态环境为新时代新征程传统优秀文化增添了更多的绿色,为人民营造丰富的精神家园提供了更多支撑。中国式现代化既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也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幸福河湖建设碰上划龙舟,使生态环境建设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相得益彰、相互促进。

 

编辑:章峰 审核:李运辉

用户点评
    已显示全部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