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水文章 吃上“生态饭”

2024-04-25 04:55 阅读
江西日报

村民在广寒寨山泉水厂工作。本报全媒体记者 陈璋摄

  4月18日,趁着天气晴好,萍乡市湘东区广寒寨乡官陂村党支部书记汤云华带着村干部和志愿者上山下河,检查饮水口的环境。与此同时,村里的污水处理提升项目也在紧锣密鼓施工,家家户户的生活污水即将全部接入专用管道,在经过处理后,安全对外排放。

  近日,江西省慈善总会在官陂村举行了“泥土芬芳——赣鄱慈善·幸福乡村”乡风文明颁奖活动,授予该村“最美长江生态环境守护村”,而这也是历次颁奖活动中的第一个村集体奖项。一个小山村,为何能获此荣誉?记者走进这座秀美山村,探寻山清水秀背后的发展经验。

  人技合力 全面保护生态环境

  来到官陂村,只见四周青山环抱、绿水相依,杜鹃花开放正艳,一股股泉水缓缓流到山下。宽阔干净的柏油路贯穿全村,道路两旁绿树成荫,橘柚花的香味在空气中弥漫,让人一下就感受到乡村的清新与活力。

  在十几年前,官陂村的面貌与现在大相径庭。汤云华记得,以前村里垃圾遍地,村民家中的污水直接排入河道,严重影响环境和水质。在山上,砍伐现象普遍,导致植被数量减少,水土流失明显。“全村1300多人的用水都是从山上引下来,树少了,水就留不住。遇到干旱的时候,全村用水都困难。”

  为彻底改变这种状况,近年来,官陂村实施并严格落实河长制,将河流的管理责任落实到具体人员,确保每一条河流都有人负责、管理、监督。同时,为保护生物资源和修复生态环境,扎实开展“十年禁捕”和“封山育林”行动,通过严格执法和监管,坚决打击非法捕捞和乱砍滥伐行为。

  河长制实施以来,村里同步成立了志愿者队伍。61岁的张清当了10年志愿者,不仅积极配合村委会的治水护山行动,还主动承担日常环境维护工作。“像我一样的志愿者还有30多个,既有党员,也有普通群众。虽然没有报酬,但大家在这个队伍里都有很强的认同感。”张清说,在志愿者的带动下,越来越多村民有了环境保护意识,“现在连小孩子都知道垃圾要扔进桶里。”

  跟着张清,记者来到山脚下的一处饮水口,只见他全面检查饮水设施,清理周边杂草。“我们这个村因为生态环境好,村民家里喝的都是山泉水。像这样的饮水口有12处,我们每天都要巡查。”张清说。

  与村委会相距两公里处,是一个占地400平方米的污水处理厂。2019年,广寒寨乡在官陂村建立该厂,选用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日处理污水量达200吨。“我们在建设污水处理厂的同时,将污水管道接入村民家中,确保生活污水经管道收集排入污水格栅渠,经过缺氧区﹑好氧区﹑膜区等处理,最后进行排放。”走进一户村民家,村干部何建军指着卫生间里的管道告诉记者,“你看,这根管道跟外面的污水管连接,从根本上解决了以往生活污水随意排放的问题。”

  筑巢引凤 家门口发展生态产业

  良好的水生态环境,加上共治共管治理格局的形成,不仅让官陂村村民的生活环境得到极大改善,更让当地吃上了“生态饭”。

  从官陂村委会驱车5分钟,记者便来到广寒寨山泉水厂,一桶桶纯净水和一瓶瓶山泉水正源源不断地从生产车间下线,被工人搬上货车,运往萍乡及湖南醴陵。

  这是一个由企业建设、村委会入股的水厂。“前几年,有企业看中了我们这里的水资源,便在村里投资设厂,主打山泉水产品。”汤云华介绍,水厂经过技术改造,如今年产桶装水200万桶、瓶装水2000万瓶,而且产能还能根据市场需求扩大。“桶装水出厂价为每桶6元,瓶装水是每箱12元,去年村集体收入十余万元。我们还在跟外地客户洽谈,有望进入更多市场。”

  得益于家门口的产业,不少村民都在厂里上班。村民李华告诉记者,她每天走路5分钟就能到厂里,每个月收入两三千元。“主要是离家近,家里有事也能照顾到。”

  在村委会的会议室,阳光透过窗户洒在荣誉墙上,“江西省省级生态村”“最美长江生态环境守护村”等奖牌熠熠生辉。一个望得见山,留得住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秀美山村,还在继续演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新格局。

  杨阳 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璋

用户点评
    已显示全部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