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时评:清明祭祖,让文明祭扫蔚然成风

2024-04-02 15:22 阅读
大江网

  一年一度春草绿,又是一年清明时。在这缅怀先烈、追思故人、寄托哀思的传统节日到来之际,越来越多人们选择网络祭扫、鲜花代祭、居家追思等方式,对先人表达“思时之敬”,这既是个人情感所盼,也是让清明节回归“清明”之本真。

  古人云:“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进一步讲,祭思敬、丧思哀是一种最朴素的情感。“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这是一种责任,也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寻根祭祖,既是坚守孝道,也是传承习俗。

  事实上,千百年来,烧纸钱放鞭炮一直都是清明祭扫的一种重要形式,人们希望以这种形式表达对已故先人的哀思与祝福,但是这种传统的祭扫方式存在弊端。比如,燃烧纸钱、燃放鞭炮、焚烧祭品等,存在火灾隐患,这并非危言耸听,要知道,每年清明期间都是火灾高发期,天干物燥风又大,极易引发火灾。

  也许有人会说,清明祭扫是文化习俗,烧一沓纸钱、放一挂鞭炮、倒一杯酒,缅怀先人、寄托哀思,早已成为一种根深蒂固的文化习惯,怎么就不行了呢?其实,清明祭扫应该让“心祭”重于“形祭”,不妨在墓前献一束鲜花、敬一杯祭酒、植一棵树,或者在家中“云祭扫”“代祭扫”,这样既不失庄重肃穆,又能体现时代文明,同样能表达对逝者的追思和缅怀之情,抚慰和充实生者的精神和心灵,何乐而不为呢?

  追忆亲人、寄托哀思,固然需要一定的仪式,但是更需要心怀敬意与爱心。追思也好,哀思也罢,重点都在一个“思”字,而“思”的核心又在于“心”。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只要“心”在,形式如何就显得并不重要了。

  告别陋习、文明祭祀,是我们共同的愿望。让我们携起手来,积极践行移风易俗,倡导文明新风,从点滴做起、从现在做起,让文明祭扫蔚然成风,共度一个健康节俭绿色安全的清明节。

  (大江时评特约评论员 谢丹玲)

  编辑:熊细娇

  校对:徐楫越

  审核:倪旻

用户点评
    已显示全部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