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续谱写新时代对口援疆新篇章

2023-04-21 04:27 阅读
江西日报

  边境兴则边疆稳,边民富则边防固。对口援疆是国家战略,是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的重要举措。2020年,第十批江西援疆干部人才接过对口支援新疆的接力棒,在赣新两地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受援地的大力支持配合下,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始终树牢“援助新疆就是建设江西”的理念,将阿克陶县作为“江西特殊第一县”,以新时代“第一等的工作”为克州阿克陶县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贡献了江西力量。三年来,共安排援疆资金7.27亿元,实施援疆项目181个,实现了“十三五”圆满收官和“十四五”良好开局,赢得了克州阿克陶县广大干部群众的广泛赞誉。

  提高政治站位

  忠实践行援疆职责使命

  新疆工作的实践证明,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非常英明、完全正确,是做好新疆工作的纲和魂。前指党委深化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在援疆工作中把对“两个确立”决定性意义的深刻领悟转化为做到“两个维护”的自觉行动,在事关解决克州阿克陶县基础性、长远性、深层次问题上久久为功、绵绵用力。先后组织以强化理想信念为主题的系列党建活动,到塔县红其拉甫口岸、乌恰县吉根乡、阿克陶县木吉乡等边远地区开展主题党日活动,走访慰问边防战士和深圳驻守高原援疆干部、“人民楷模”布茹玛汗·毛勒朵和“党徽大叔”阿布都加帕尔·猛德等先进典型,以他们为榜样,推动全体援疆干部人才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

  聚焦重点任务

  充分显现援疆综合效应

  牢牢扭住新疆工作总目标,围绕“受援地所需”和“江西所能”,坚持全面援疆、精准援疆、长期援疆,谋长远之策、行固本之举,努力创造新时代江西对口援疆“第一等的工作”。

  ——不断增进民生福祉,体现江西援疆温度。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摆在突出位置,援建民生项目163个,投入援疆资金6.4623亿元,覆盖了脱贫攻坚、易地搬迁、医疗、教育、就业等领域,建成了一批强基础、惠民生、补短板的项目。同时,大力推进消费扶贫,在南昌设立克州特色农产品展销交流中心、消费扶贫专馆和专柜、举办网络直播带货等,把阿克陶县的“土产品”打造成网红产品,帮助销售当地农产品价值2.9亿元。坚持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把就近就地就业和转移输出就业有机结合,有序推动自治区内跨地区转移就业6848人次,向内地转移就业7733人次,开展各类技能培训7.58万人次。实施创业扶持工程,新增创业4097人次,创业带动就业5718人次。

  ——务实推进产业援疆,彰显江西援疆力度。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通过开展“克州招商江西行”活动、举办招商推介会、定向招商以及网上招商等多种形式,成功签约项目30个,签约资金501.8亿元,涉及光伏发电、储能、中医药深加工等项目。夯实产业基础,投入2000万元提升阿克陶县江西工业园配套设施,投入500万元建设现代农业科技园,安排600万元支持阿克陶县馕产业基地建设,安排2000万元支持阿克陶县冷链物流中心建设,投入2500万元重点打造白山湖湿地公园、慕士塔格峰——喀拉库勒湖等景区以及巴仁乡、木吉乡、塔尔乡等一批乡村旅游观光示范点。

  ——深入实施文化润疆,培植江西援疆厚度。持续优化育人环境,投入援疆资金6236万元用于学前教育办学条件改善、义务教育学校基础设施升级改造、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配套学校建设等项目实施。引进推广“赣教云”资源,探索“云+5G”智慧教育模式,将江西的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到新疆。加强两地文化交流,90余批次江西各界人士到阿克陶调研考察,捐款捐物合计1.07亿元,邀请江西南昌新四军展览馆来阿克陶举办“南昌——新四军从这里走来”红色教育主题展览,举办“文化的瑰宝·人民的非遗”赣阿非遗交流展,投入300万元完成克州融媒体中心“克州云”升级改造。

  ——着力优化智力援疆,拓展江西援疆广度。围绕当地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的领域,投入援疆资金7993万元,实施智力援疆类项目36个。优化教育“组团式”援疆,全力打造江西教育援疆“示范工程”,先后组建教学能手培养工作室11个、建立示范性教育工作室20个。拓展医疗“组团式”援疆,帮助新建神经内科等6个学科或亚学科,填补技术空白21项,填补科研空白项目2项。依托江西省远程医疗协同平台,构建远程医疗协作网,让阿克陶县各族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够享受江西的优质医疗资源。加大高层次人才培育培训力度,实施克州帕米尔“3123”人才培育计划、柔性人才引进工程等,每年培育帕米尔英才600人次,涵盖畜牧养殖、特色种植、农机、电商等各类乡土人才和业务骨干,激发基层干部发展经济助推乡村振兴的“内在+外生”动力。

  积极主动作为

  全力打造援疆特色品牌

  立足受援地资源禀赋,实施了一批融入“江西元素”、体现“江西特色”、留下“江西印记”的援疆特色品牌项目。

  ——擦亮“红杜鹃”红色教育名片。充分发挥江西红色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在克州江西实验中学、实验小学、克州三中设立“红杜鹃江西班”;投入援疆资金300万元,在克州江西实验中学建设“红杜鹃广场”,成为阿克陶县教育系统爱国主义及红色文化教育主阵地;在克州江西实验小学等6所受援学校成立了红杜鹃陶艺、诵读、剪纸、国画、书法、乐器和合唱等社团;组织编纂了“红杜鹃红色文化校园读本”。

  ——培育中医药全产业链。全力推进阿克陶县中药种植、加工、研发、销售和中医服务全产业链发展,安排援疆资金2500多万元,采取“企业+中药材种植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近600户农牧民就近就业,人均增收3000余元。投入援疆资金5000万元助力兴建南疆一流中医院,全疆首推中医“组团式”援疆,为克孜勒苏中医院每年引进12名中医专家,推动开展“江西名中医南疆行”义诊活动。成功引进新疆开心弘盛药业有限公司落户阿克陶县,建设年加工能力3000吨中药材(初加工)和药食同源产品等生产项目。支持引进中药种植加工企业筹建华夏中医药文化馆,融合维医、柯医文化特色,弘扬中华传统医学文化。

  ——推进农业科技产业融合发展。组织实施优质水稻种植示范、桑树资源高效利用等农业科技援疆项目,倾力支持受援地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在阿克陶深耕细作十余载,先后引进数十个试验示范推广新品种,制定阿克陶县优质水稻丰产栽培技术规程,建立核心示范区累计1107亩、平均亩产780.5公斤、增产27.9%,全县良种普及率达95%,有力助推了阿克陶县戈壁农业提档升级。安排援疆资金2000多万元,用于支持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聘请专业团队对冰山雪米品牌和地理标志进行申报。组建“新疆阿克陶县果桑栽培技术及其资源利用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组,建立桑树资源高效利用技术应用基地,研制生产桑叶馕、桑叶桃酥、桑椹糕、桑果干等新品。

  留一支带不走的活力队伍

  三载耕耘,润泽绵长。江西第十批援疆专技人才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在农业、教育、医疗、科技、文化等领域倾力打造了一支支“带不走”的人才队伍,为克州阿克陶县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以培育为要,夯实基础“播火种”。人才援疆,是增强受援地内生动力的有效举措。江西第十批援疆专技人才21人,柔性选派基层技术人才3批次50人、纪检2批次12人、技师3批次15人,在实践中发挥专业特长,先后推动城乡建设规划设计,完成冰川公园创5A级旅游景区规划,启动融媒体改革,推广盐碱地种植海水稻,在高原开展红果榆等优良树种引种,在戈壁滩推行造林新技术,运用大数据分析比对推动案件查办,传导新技术、新理念。同时,制定水利工程质量监督制度,完善技校联合实训等规章,编写思政课教学设计,争取资金建成首家县级标准化兽医实验室。聚焦培育帮带,提高本土人才专业素养是人才援疆的重中之重,累计业务培训110余场、师徒结对40余对,14期水稻推广应用培训2400余人次,帮带7名绿色认证人才外出实地培训,提升能力。

  以实干为重,携手铺就“幸福路”。贡献聪明才智,提升智力援疆的实绩实效。援疆专技人才队伍在疆期间开设6堂党校示范课,完成137个团组织换届选举,指导少先队辅导员参加自治区辅导员技能大赛获二等奖,推广纪检“室组”联动做法,推动党建、团建质量提升。在服务产业促发展方面,投入资金500万元建设现代农业科技园,推广蔬菜盐碱地技术及老旧大棚改造,每个大棚生产效益增长30%;加强优质水稻推广应用,亩产提高至771公斤,增产25.6%。消费扶贫农产品2.9亿元,招商引进新疆开心弘盛药业、恒鑫纺织,帮助创建2个3A级旅游景区。援疆专技人才进村入户开展巩固脱贫、乡村振兴现场指导,优化高原公路建设,缩短工期3个月,排除7座尾矿库安全隐患,技术把关供水改造等项目,增进群众福祉。

  以团结为本,同心共育“石榴花”。援疆专技人才厚植石榴情,持续深化交往交流交融。协助开展2次赴疆非遗展、3次红色文化展,组织系列文艺下乡演出,创作文艺作品33件,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强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线上邀请生态环保专家问诊把脉,优化生态整改方案,推进两地园区、技校帮扶共建,计划外组织7批次赴赣学习,协调后方单位帮扶130余万元,支持当地建设。积极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为结亲户美化庭院,赠送米面油、衣物、鸽子苗等,送上爱心红包。

  文化沁润民心 教育立德树人

  文化润疆,教育先行。2020年以来,江西积极开展“组团式”教育援疆,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投入资金1.76亿元,在落实好年度援疆项目的基础上,通过打造示范校、办好江西班、引进赣教云、唱响“红杜鹃”等系列举措,切实提升了教育援疆效益和当地百姓教育满意度,让江西教育援疆品牌闪闪发亮。

  打造示范校,示范引领赋能教育质量新动力。立足阿克陶县域实情,突出基础教育和学前教育,兼顾职业教育,挂牌建设克州江西实验中学、克州江西实验小学,新建井冈山幼儿园和瑞金幼儿园,集中力量打造4所江西示范校。江西电子信息工程学校援建阿克陶县职业高中3个实训室和骨干专业,指导帮助学校转设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办好江西班,辐射带动赋能教育教学新潜力。在克州江西实验中学、实验小学和克州三中每个年级开设红杜鹃江西班,援疆支教教师与受援校教师混编教学。每年安排50万元援疆资金奖励示范校江西班取得优异成绩的师生。

  引进赣教云,智慧平台赋能互联互通新魅力。引进推广“赣教云”平台,共享线上优质教育资源。受援校150余名中青年教师加入赣教云应用工作坊,开展260余场次线上课例分享、优质课展示,线下赛课磨课等,还创新“云端组团”,克州与江西师生实现万里同课、万里同研常态化。

  唱响“红杜鹃”,红色筑基赋能文化润疆新合力。发挥江西红色资源优势,唱响了“红杜鹃”品牌,通过讲红色故事、唱红色歌曲等,引导各族师生铸牢中国心中华魂。新建红杜鹃广场,编撰《红杜鹃红色文化校园读本》,打造“红杜鹃微讲堂”,吸引4000余学生参与红杜鹃陶艺、剪纸、书法、合唱等社团。

  搭建连心桥,交往交流赋能内涵发展新活力。投入2140万元援疆资金奖励资助1.7万余名师生。近万名青少年学生参加两地书信往来,460余名学生参加夏令营活动。443名援疆支教教师与当地1200余名教师结为师徒,200余名骨干教师到井冈山大学、赣南师范大学等院校研修及跟岗锻炼,引领带动了一批骨干教师的成长,建立起“心手相连一家亲”的深厚情感。

  铸牢共同体,共促共融赋能民族团结新合力。组织援疆支教教师深入社区开展“赣新青青公益课堂”实践活动,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从校内向校外延伸,惠及群众近万人次。设立“文化润疆”教研工作室,在受援校开设京剧、太极拳、戏曲广播操等课程,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以医者仁心 行援疆之路

  医疗卫生援疆是江西援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2020年以来,江西医疗卫生援疆团队怀揣对新疆人民的深情厚谊,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拼搏的工作姿态和高度负责的工作状态,为全面推动受援地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作出江西贡献。

  夯实组团式医疗援疆,打造“江西模式”。帮助指导阿克陶县人民医院新开或重开神经内科等8个科室,引进并开展23项临床新技术,以远程医疗系统为平台,通过平台开展授课、培训等活动。受援单位院感发生率控制在5%以下,技能培训合格率提升到93%,本土医生实施新技术260例,有效提高了当地医务人员的专业能力和水平。以巡诊义诊活动为纽带,服务边疆群众2万人次,免费发放价值6万多元的药品,专家上门服务900多户。以民生项目援助为补充,开展传染病防治、宫颈癌乳腺癌筛查、免费产前筛查等项目,确保相关民生指标达到自治区“两纲”规划目标。

  助力赣克两地疫情防控,构建“江西通道”。江西先后四批次援助负压救护车等抗疫物资近720万元,捐赠资金300万元,部分援疆医疗人才也协调派出单位,援助物资约120万元。在疫情防控紧要关头,组建核酸检测工作队,携带10余吨设备、耗材等物资进驻克州,历时23天顺利完成工作任务,并派遣6名技术专家到克州帮助提升疫情防控预警能力。统筹18名江西援疆医生组建巡回医疗小组,奔赴各乡镇开展巡回诊疗服务,满足疫情防控期间乡镇群众基本医疗需求。前指领导同专家一道,不顾个人安危赴阜康市,配合江西省医疗队顺利接管乌鲁木齐市、阜康市2家方舱医院。

  推进中医药产业发展,凸显“江西特色”。指导阿克陶县中草药种植面积扩大到6000余亩,增加10余个种植品种,建立中草药种植产业合作社2家,带动种植农户87户、389人,人均年收入增长3000余元。支持并创立了新疆开心弘盛药业有限公司,建成投产后提供就业岗位200余个,带动农牧民1000余户。江西省卫生健康委、江西中医药大学与克州人民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支持克州建设一所标准化的中医专科医院,开展“组团式”中医医疗援助工作,选派省内名中医到克州中医院开展坐诊、义诊活动,打造“江西名中医”品牌名片。同步开展华夏中医药文化馆建设,进一步加强传统中医药文化在新疆的传播与推广,推进与特色旅游、休闲娱乐、健康养老等群众刚性需求相结合产业的融合发展,奋力谱写中医药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蓝图。

  (文图由江西省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提供)

用户点评
    发表自己的观点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