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中组部“大笔杆”徐文秀最新10篇力作!篇篇精彩!句句干货!

2023-01-18 21:16 阅读
大江新闻客户端综合学习时报、人民日报、《秘书工作》、《中国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今天为大家推荐的是中组部“笔杆子”徐文秀2022年下半年以来公开发表的10篇文章(评论、时评)。徐文秀,学思敏捷,思维辩证,才华横溢,文章因精细、精巧、精美而屡屡成为网络“爆文”。学习研究这些文章,对于我们启迪思想、提升水平大有裨益。

 

 

 

徐文秀,江西上饶人。大学毕业后相继在县、市、省和中央四级机关工作。出版了《党员心理学》《走向思想丛林》《在理论与实践的交织点上》《走在学习路上》《方步集》《方步谭》《方步行》《方步云》《人生边角料》《人生正负手》《人生卷首语》和《从政守则》等12部著作,在《人民日报》《求是》《学习时报》等报刊发表文章数百篇。他的很多文章,比如《做人做事做官“四十忌与四十悟”》《年轻干部“八缺八不缺”》等,在微博微信中广为流传、深受欢迎。有12篇文章被选为中考题或中考现代文阅读练习题,有2篇文章被收入九年级语文教材。

 

1

年轻干部要保住“早节”

(《人民日报》2022.8.16.刊发时题目《扣好廉洁从政的“第一粒扣子》)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对于一些年轻干部刚成为单位骨干或走上领导岗位就陷入贪腐的情况,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刻指出:“不是晚节不保,而是早节就没保住。”为官从政,起步和开始十分重要。年轻干部要成长为党和人民忠诚可靠的干部,必须扣好廉洁从政的“第一粒扣子”,守住守牢拒腐防变防线。

一段时间以来,少数年轻干部“前脚刚踏上仕途,后脚就走入歧途”,才起步便摔倒,令人叹息。事实表明,腐败不分年龄。在2022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年轻干部必须牢记清廉是福、贪欲是祸的道理,经常对照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对照党章党规党纪、对照初心使命,看清一些事情该不该做、能不能干,时刻自重自省,严守纪法规矩。”语重心长的叮嘱,警醒广大年轻干部心存戒惧、守住底线,切不可铤而走险、以身试法。

务必注重防“小”。“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俗话说,针尖大的窟窿能漏过斗大的风。小洞不补、大洞吃苦,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今天的一点小问题,或许就会成为明日的大麻烦。小事不可小视,小节不可失节,必须不弃微末、防微杜渐,做到慎微、慎初、慎独,建“防火墙”、设“隔离带”,坚决把“小火苗”挡在门外。

凡事贵在抓“早”。早发现、早纠正,早诊断、早治疗,可谓直面问题、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这就需要经常进行自我体检,不被不良习气侵扰,不让私心杂念丛生,勇于从鲜花和掌声中走出来,敢于从“围猎”中突围出来。抓早、早抓,便可及时止损。应始终保持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的精气神,坚持扬正气、走正道,守住拒腐防变的防线。

在“严”“实”上久久为功。年轻干部从一开始就得想清楚、弄明白从政“为什么、干什么、留什么”,就得有大目标、大方向、大原则,而且一旦确定下来就要毫不动摇坚持下去。坚定理想信念,拧紧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让“严”与“实”成为自己人生的主基调,未来才能收获更好的成长。

今年2月,中办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培养廉洁自律道德操守,引导领导干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把廉洁要求贯穿日常教育管理监督之中,把家风建设作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重要内容。年轻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希望,扣好廉洁从政的“第一粒扣子”,勤掸“思想尘”、多思“贪欲害”、常破“心中贼”,守住政治关、权力关、交往关、生活关、亲情关,保持共产党人本色,方能行稳致远。

 

2

做人做事做官新“十要十不要”

(中办《秘书工作》2022.8.16.第8期)

此前,《做人做事做官“十要十不要”》,对做人做事做官讲了一些边界和围栏。这些边界和围栏不但需要守住,而且还需要不断加固。鉴此,再续新的“十要十不要”,以飨读者。

 

01

要用心思干事 不要用心眼干事

干事者,不外乎有这样四种状态,即有心无力、有力无心、无心无力和有心有力。有心无力和无心无力者干不成事,而有力无心者干不好事,我们需要的是那些有心有力者。

用心不用心干事,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状态和结果。用心干事的人,能够做得到心中有数、脑中有事、眼里有活、脚下有路,心思和精力都扑在工作上,都在思考和琢磨问题,有的甚至到废寝忘食、茶饭不思的程度。这是一种非常难能可贵的精神状态。

然而,有一种人也在“用心”,但他用的是心眼、用的是心计,专琢磨人而不琢磨事,考虑的是个人名利得失而不是工作好坏、事业成败,有的甚至整天在那儿苦心经营、机关算尽,耍手段、搞诡计等。是用心思还是用心眼,格局、境界和胸襟高低立判,前者大公无私、公而忘私,让人敬佩;后者私心杂念重,名利当前一马当先,让人鄙视。用心思干事干好事,用心眼干事干坏事。

 

02

要死讲理 不要讲死理

世上的道理、真理都是用来讲的,不是用来当摆设的。要敢讲、会讲、善讲道理,道理越讲越明、越讲越透。

然而,现实中不少人往往不敢、不愿、不会和不习惯讲道理,经常是一个“怕”字当头。说到底还是所掌握的道理立不住、不过硬,理屈才会词穷。事实表明,只要道理是经过实践检验正确的,就要理直气壮、旗帜鲜明地亮出来,不暧昧、不躲闪、不退缩。

要学会用大道理管小道理,用正道理管歪道理。道理越辩越明,有时就得学会辩论,敢于“死磕”,在辩论中以理服人。但是,经过实践检验是错误的或行不通的所谓“道理”,切不可抱残守缺、故步自封。对于那些过时的落后的道理、对于那些封闭半封闭的只是用以自娱自乐的道理、对于表面上看有理但经不起推敲的道理,都得善于扬弃,做到执着而不固执,死讲理而不讲死理。死讲理,英勇无畏;讲死理,愚昧可畏。

 

03

要善读书 不要死读书

把读书作为一种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是一个人成就自我、迈向成功的重要阶梯。读书须讲究方法,要读得巧、读得实、读得深,懂得取舍,注重思考,不做书呆子。

现实中,有的人热衷“读坏书”, 沉溺于歪理邪说、旁门左道;有的人习惯“读死书”,以至于脱离实际,毫无生气;还有的人沉浸于“死读书”,总是机械式、教条式地读书。读坏书、读死书、死读书还不如不读书,因为受害更深,难以自拔。

读书是一门艺术,一定要善读、读活,不善读而是死读,则有可能把人读愚、读傻、读痴、读死。多读书、善读书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价值追求,死读书、读死书是一种东倒西歪的精神状态。

 

04

要学会经营 不要只会钻营

 

经营考验你的洞察力,是不是一个“识时务者”,能不能看“桅杆”,会不会洞若观火、窥斑见豹、落叶知秋;经营挑战你的塑造力,营造有利于发展壮大的态势、有利于蒸蒸日上的局势。经营有道,亦有术,用心用力用情去一点一滴地累积,正所谓苦心经营。

钻营则不同了,它是投机者的特殊嗜好,削尖脑袋、无孔不入。大凡钻营者,都是为了个人名利,耍尽小聪明、使尽小伎俩、用尽厚黑学,极尽巴结、依附、贴靠之能事,达沽名钓誉之目的。经营走的是正道大道,钻营行的是歪门邪道。

 

05

要去粘事 不要去粘人

粘事就是把整个心思和全部精力放在工作上、投入到事业中。现实中,有的人把工作当成事业来做,甚至当生命来对待,而有的人只是把工作当成一种职业,甚至当成一种副业,不同的态度影响乃至决定了事业的成败,也折射出不一样的格局、境界和胸怀。

粘事的人就是把工作当事业、当生命来对待,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成了行业领域里的“政策通”“一口清”,成为单位里抢手的“香饽饽”。粘人的人,以贴靠和攀附上级领导为生存哲学,极尽阿谀奉承之能事,达到其目的。要粘事,不粘人,无风险、无公害,利事业、利成长。

 

06

要懂得选择放弃 不要放弃选择

 

哲人说,学会放弃,人生就是活明白了。人生一大失败,就是该放弃时不舍得放弃,总是那么纠结,左顾右盼、患得患失。有时暂时的放弃,或许是最好的也是最大的获得。选择必要的适时的放弃,需要着眼未来、着眼全局的战略思维,更需要审时度势,需要当机立断的果敢、胆识和勇气。

放弃选择的人,总是那些瞻前顾后、前怕狼后怕虎的人,是那些鼠目寸光、只盯着眼前利益的人,是那些害怕尝试、畏惧创新创造的人。人可以有过错,但不可以错过。选择的“窗口期”往往转瞬即逝、不可再来,宁可因为无悔的选择而一时犯点错,也不可因为不去作出选择而追悔莫及、遗憾终生。

 

07

要反对盲目 不要盲目反对

 

盲目是会害人误事的,轻者让人自以为是、刚愎自用,重者让人一头栽到错误的泥潭里而不能自拔。对于盲目,是必须坚决反对、坚决摒弃的。盲目的天敌是科学,所以反对盲目的最好方法就是讲究科学。为了让我们的工作更加科学一点,就得多加强学习、注重调研,掌握大量的实际情况;就得多发扬民主、集思广益,拜群众为师,走好群众路线;就得多依靠法治,运用法治思维,养成依法办事的好习惯;等等。

我们既要反对各种各样的盲目主义,还要防止被盲目主义所裹挟,用盲目的方法去面对那些我们需要反对的东西。就像盲人摸象,如果用这种方法去处理事情,很可能把正确的东西搞错了,甚至反对掉了。

 

08

要大智若愚  不要大愚若智

有一种大智慧叫大智若愚,有一种小聪明叫大愚若智。前者胸有千壑,才智很高却不动声色、不露锋芒,表面上看好像愚笨,这是一种修养、涵养;后者没有多少真才实学,没有多少货色,却一副十分聪明的样子,只会瞎卖弄。

做大智若愚的人,懂得深藏不露,学会抱朴守拙,已是心头洞明却沉静似水。老子曰:“君子盛德容貌若愚。”人至察则无徒,人不能太过精明,平时糊涂一点,给人留有余地。大智若愚和大愚若智都是一个藏字,前者藏出了境界,后者的藏却是“半瓶水晃荡”。

 

09

要做而论道 不要坐而论道

什么样的人最有资格去论道?怎样去论道?从理论来到理论去,从概念到概念,终归有很多难以避免的短板。实践需要理论联系实际的“论道”,更需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让有实践经验的人来讲理论、来交流思想,更接地气、更务实、更管用。一切不解决矛盾和问题的“论道”,都是空洞、苍白无力的。

做而论道是一种好形式,它用事例、体会来讲道理,用人们更易接受的语言,让人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做而论道多一点,坐而论道少一点,到火热的生活中去,扑下身子虚心地向实践求真知、在基层取真经、到群众中听真话,所有的“道”会豁然开朗。

 

10

要抓一把 不要一把抓

 

任何事情,抓与不抓不一样、抓多与抓少不一样、抓紧与抓松不一样。抓一把和一把抓,主要厘清的是“怎么抓”的问题。

抓一把就是要抓住和突出重点,以抓铁有痕的精神扎扎实实地去落实。抓一把是责任和使命,又是作风和方法。但是,抓一把绝不是事无巨细搞大包大揽,不是芝麻西瓜一起捡,把抓一把变成了一把抓。

一把抓既突出不了重点,又很有可能“种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还会影响和挫伤大家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可取不可用。抓一把是量力而行,一把抓是自不量力。

“要”的方面坚持不懈、久久为功,“不要”的方面坚决克服、敢于摒弃,则做人有新形象、做事有新景象、做官有新气象。

 

3

始终保持“坚定斗争意志”

(《学习时报》2022.8.17)

 

当矛盾、问题和困难不期而遇,当风险、挑战和考验突如其来,当恶意、挑衅和滋事不可改变,斗争是必要也是必须的选择。这种斗争,既需要强烈的斗争意识,又需要过硬的斗争本领,还需要顽强的斗争意志。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二十大”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坚定斗争意志,增强斗争本领”,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和现实性,应当悉心领悟、学思践行。

意志是一种心理品质,更是一种精神状态。常言道:狭路相逢勇者胜。勇者之“勇”,说到底是意志坚定的折射,也是意志顽强的表现。从一定意义上讲,斗争越是到最后,越是到关键节点,越是到较劲碰硬、刺刀见红的时候,拼的就是一种意志。斗争意识解决的是“有没有”,斗争本领解决的是“会不会”,斗争意志解决的是“敢不敢”。意志坚定顽强,则能克服一切困难而不被困难所屈服,战胜一切敌人而不被敌人所压垮。现实中,一些人对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的认识停留在一知半解上,时不时被目光短视带偏向、被杂音嘈音带节奏、被心浮气躁带情绪,特别是缺乏战略定力和历史耐心,败就败在关键节点“挺不住”,输就输在最后阶段“熬不起”,倒就倒在刺刀见红时“傻了眼”,垮就垮在眼花缭乱中“慌了神”,以至于有的倒在了“最后一公里”,有的被“最后一根稻草”压垮。斗争是一门学问,也是一种艺术;斗争是磨刀石,也是试金石。坚定斗争意志就是要有无坚不摧、坚韧不拔的“钢铁般”决心,有愈挫愈奋、顽强不屈的“弹簧般”勇气,有一鼓作气、誓不罢休的“钉子般”作风等,有了这般意志力,就没有过不去的坎、攻不下的城、办不成的事。

坚定斗争意志从何而来?它来自斗争的正当正义性。斗争意志不是凭空而来的,它得有根基,这个根基就是对我们所进行的斗争性质的认知。我们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是顺应大势的斗争,是正当正义的斗争。尽管它的阶段性特征有各种各样的表现,发展的过程中也会有一些曲折变化,甚至挫折和失利,但它始终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的性质没有变也不会变,所以它自然地站在了人类道义的制高点上。看到并看清了这一点,斗争意志也就坚如磐石。它来自斗争的必然必胜性。“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大的逻辑必定是这样:因为你坚定地站在道义的制高点上,因为你所进行的斗争是正当正义的,所以响应并支持和拥护你的人必定是多数的,胜利的曙光也必然会有一天照耀在你的前方,这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大趋势。斗争是要有信念来支撑的,这种信念说白了就是得弄明白“为谁而斗争?为什么而斗争?”特别是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开展抗击疫情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最大限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统筹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取得世界上最好的成果。有了信念,也就有了一股气,气鼓起来了,也就可以一鼓作气,赢得斗争的最终胜利。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特征更加明显。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任务、新的战略阶段、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环境,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挑战、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比以往更加错综复杂。我们要始终保持“坚定斗争意志”,依靠坚定斗争一仗接着一仗打,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4

为宏伟而朴素的目标勇毅奋斗

(《学习时报》2022.9.9.)

 

“我常说,我们的目标很宏伟,也很朴素,归根结底就是让全体中国人民都过上好日子。”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与外国领导人视频会晤时说的一番话,让人动容动情又动心,既明白又透亮,既温暖又鼓舞。

走在前行的路上,目标很重要。目标是灯塔,照亮前程;目标是方向,指引征途。目标既有长远的,又有近期的,它可以预见,又可以预期,应该是可以“跳起来摘”的“桃子”。习惯把目标说得高不可攀、高深莫测,实不足取。目标说得过于高冷空洞,就脱离实际、缺乏温度、虚无缥缈、遥不可及。我们所向往和追求的目标应该朴素而简单。朴素的目标不粉饰、去雕琢,不花言巧语、不哗众取宠,它通俗易懂、简洁明了,它直白质朴、务实管用,它可追可及、可亲可近。“让全体中国人民都过上好日子”,贴近群众、温暖人心,它更接地气、带露珠、冒热气,更易被接受、走入寻常百姓家,让广大百姓听得懂、记得住、感受到。

“让全体中国人民都过上好日子”是宏伟而朴素的目标,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秉持“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价值追求,诠释了人民至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执政理念。纵观党的百余年奋斗历程,宏伟而朴素的目标像条主线贯穿始终。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我们党的目标任务就是带领劳苦大众打土豪、分田地,翻身得解放;到了新中国成立后,就是为了让人民早点过上摆脱贫困的日子,尽快富起来;进入新时代,就是为了让每家每户每人的住房梦、汽车梦、升学梦等梦想得以实现。说一千道一万,让人民过上好日子,顺乎民意、顺从民心,真实可信、真切可触。

“让全体中国人民都过上好日子”不是口号,而是行动。实现朴素的目标离不开实践、少不了奋斗。好日子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获得的,而必须撸起袖子一起加油干。要想让人民都过上好日子,说到底在于把经济建设搞上去、把民生实事办好,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只有既把“蛋糕”做大,又把“蛋糕”分好,好日子才有基础和保障。“让全体中国人民都过上好日子”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而是持续不断、久久为功的事。实现朴素的目标缺不得坚韧、少不了定力。“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锁定这一宏伟而朴素的目标,就得始终保持一种清醒和自觉,不被噪音杂音干扰、不为琐事烦事分心,埋头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就得始终保持一种动力、定力和毅力,以不怕牺牲、排除万难的愚公移山精神,以“乱云飞渡仍从容”的良好心态,百折不挠、愈挫愈奋地去做。

“让全体中国人民都过上好日子”离人民很近、很亲、很现实。朝着宏伟而朴素的目标勇毅前行,是每个共产党人的责任所在、义务所为和情感所系。

 

5

怎样对待组织

(《学习时报》2022.10.14.)

 

 一段时间以来,不能正确对待组织的现象和问题在一些党员干部身上或多或少地存在,不得不让人深思,也令人警觉。

现实中,有的取得了一点成绩、有了些进步、获得了些荣誉,言必称自己多么辛苦、多么不容易,很少甚至闭口不谈组织的长期教育培养,也不说怎么感谢感恩组织,在他们眼里根本看不到组织的影子和作用;有的对组织的话选择性地听,合意则听,不合意则不听,对组织的批评教育左边耳朵进右边耳朵出,对组织的安排顺我者从不顺我者拒,甚至讨价还价、漫天要价;还有的欺骗组织、忽悠组织,跟组织玩捉迷藏,不跟组织上说真话实话心里话,对待组织变成了各种各样的对抗组织;等等。

组织是谁?组织是什么?组织作为名词,指的是按照一定的宗旨和系统建立起来的集体,是一个地方和单位决策指挥枢纽,通俗点说就是拍板定事的,是“承重墙”和“主心骨”。在党的组织体系中,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往往代表组织。曾几何时,组织的影响和作用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人们相信组织、依靠组织、服从组织,很多人都自觉地把自己当作一块砖,组织说往哪搬就往哪搬,“听组织的”“一切服从组织安排”“有事找组织”成了很多干部的一种习惯和传统。然而,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这一习惯和传统悄悄地发生了变化。组织的影响力在弱化,组织的作用在退化,究其原因,一些干部组织观念淡化是症结所在。

怎样对待组织是一个政治问题。每一个干部,既是一个自然人、社会人,更是一个单位人、组织人。我们常说“党的干部”,则很好地说明了干部的属性,干部是党的肌体上的细胞,是党的宝贵财富,这种属性决定了“听党的话”“听组织的话”天经地义、责无旁贷。听组织的话,一切相信组织、服从组织、依靠组织,是检验政治立场、政治态度和政治原则的试金石,任何与组织离心离德、心照不宣的言行都是不讲政治的表现。

怎样对待组织是一个觉悟问题。觉悟基于认知,觉悟源于思想。现实中,一些人对组织的思想认知出现了这样那样的偏差,有的认为组织是空的虚的,甚至认为组织被个人化了,个别领导“被代表”了,觉得组织靠不靠得住,往往取决于跟领导的关系,取决于会不会贴靠、巴结领导,于是认为靠组织不如靠自己、靠关系、靠朋友等等。组织不是一个空壳,它必须有“代言人”,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自然地扮演组织的角色,承担着组织的责任。“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正确处理好与领导的关系,从道不从上、唯实不唯上,是相信组织、依靠组织的题中之义。

怎样对待组织是一个情感问题。认同、认可组织,实质上是个归属感的问题。组织培养干部是不容易的,就像小树苗一样,从开始的浇灌培育,到每一次的修枝剪叶,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个人的能量再大也大不过组织的力量。“我把党来比母亲,母亲只生了我的身,党的光辉照我心。”父母赋予每个人自然生命,组织则给了政治生命,只有视党为父母,把组织作为家,才会充满感情、饱含真情,才会听党的话、向组织掏心窝。

怎么对待组织是很现实的问题,它关乎干部的健康成长,关乎组织作用的发挥,关乎良好政治生态的涵养与培育。只有正确地对待组织,才能更好地形成“干部一心想着工作,组织一心想着干部健康成长”的良性循环。

 

6

说说“新时代的样子”

(《学习时报》2022.10.19.)

 

最近,“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在北京展览馆隆重展出,社会各界和广大观众反响热烈,纷纷表示走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不容易、不简单,许多人感慨那一件件实物、一张张图片和一组组数字描绘出了一幅新时代的“全景图”。无独有偶,日前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说说我们的新时代》节目,记者街头随机采访普通群众,受访者无不深有感触,从各自角度勾勒出新时代的模样。那么,新时代到底长什么样子呢?

茁壮成长,体量更大了。如果把新时代比喻成一个人的话,那么进入新时代,国家的确长高、长大、长壮了,“体重”在不断地增加。我国经济总量从十年前的53.9万亿元上升到114.4万亿元,早已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6300美元上升到超过1.2万美元,人民的腰包鼓起来了……这一串串人们耳熟能详的数据,既是耀眼的成绩单,又是奋进的光荣榜。数字是枯燥的,感受却是具体、实在而真切的,山乡巨变、山河锦绣,新时代就像一个巨人,成就非凡、灿烂辉煌。

创新创造,体能更好了。体能好不好,说到底看创新能力怎么样?看企业活力怎么样?奋楫者先,创新者强。天问一号、嫦娥探月、北斗卫星、中国天眼、C919大飞机、5G移动网络、量子信息、干细胞的突破、中国空间站建设等等,一个个标志性的创新,把中国创新指数排名从第34位跃升到第11位。放眼神州大地,处处可见创新的澎湃动能,这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活力之源,彰显新时代的中国“到处都是活跃跃的创造”。创新驱动并催生着企业产业的发展。中国高铁、中国桥、中国港口、中国盾构机引领潮头,成了响当当的“中国名片”。作为经营主体的企业,这十年净增超1亿户,制造业增加值从16.98万亿元增加到31.4万亿元。创新好、企业活,彰显体能好、后劲足,新时代正是这样一个彰显实力和底气的样子。

补短强弱,体质更强了。民族复兴之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一个也不能少。中国式扶贫是体质增强的真实写照。党的十八大以来,平均每年1000多万人脱贫,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的人口脱贫,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新时代以来,铁腕反腐、正风肃纪,中央八项规定使政治生态实现了历史性、拐点性的好转。新时代的中国更加结实了,抵挡和战胜各种风险与隐患、困难与挑战的“体质”大为增强。

内外兼修,体形更美了。新时代美在哪里?美在生态环境上,美在广阔的乡村;美在人民的精气神上,美在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美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上,美在老百姓的笑脸上。现如今人们很少再热议PM2.5了,身边跑步、骑行和露营的人越来越多了,美丽中国建设为子孙后代留下了天蓝、地绿、水清的美好家园,新时代的中国眉清目秀、风和日丽,颜值和气质都高起来了。新时代还美在人民的精神状态上,年轻一代可以“平视世界”了,自信从容、开放包容、平和豁达的国民心态逐渐形成,一股昂扬向上、坚韧不拔的“民气”扑面而来。

从党的十八大开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你我的样子,就是新时代的样子,礼赞新时代、唱响新时代,奋进新时代、共筑新时代,让新时代的中国展现出生机盎然、踔厉奋发,朝气蓬勃、欣欣向荣的样子。

 

7

为官“十患”

(《中办《秘书工作》2022.11.15.第11期)

为官从政最可怕的是什么?从根子上来说,当然最怕理想信念丧失、党性不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正。但是,根子上的毛病总是通过一些具体问题表现出来的,而这些具体问题就像一颗颗“地雷”或“定时炸弹”,常常因为某个 “导火线”的点燃而引爆开来。以下“十患”好比一颗颗“地雷”或“定时炸弹”,倘若不去注意防范和解决,则迟早有一天会摊上大事。

一患欲望太强

欲是焚身火,不遏可燎原。但凡出事者,皆因跌倒在欲望的泥潭里不能自拔。很多时候,欲望就像跑步机,不管你怎么努力奔跑,它都不会带你前行。人心不足蛇吞象,人所有的麻烦和苦痛都是因为欲望太强、太盛、太多、太大惹来的,诸如物欲、权欲、情欲、金钱欲等,一旦克制和控制不住,则很容易在各种诱惑面前败下阵来,最终因小失大、溃不成军。

人不能没有欲望,否则没有动力,但人应该是欲望的主人,收得住“狂野的心”,能够驾驭自己的欲望。欲望太过,必有灾祸。管住欲望,是最好的自律,谁一旦成了欲望的奴隶,谁就得跪着趴着行走。

二患自我膨胀

有些人一旦成绩大了、荣誉多了,或地位高了、捧的哄的人多了,便开始飘飘然、昏昏然起来,逐渐找不到北,自以为本事大得不得了。有的目中无人,谁都不放在眼里,谁的话都听不进去,谁都不当一回事;有的封妻荫子,近亲繁殖,什么七大姑八大姨、同学同乡都召入麾下,搞家天下或私人领地;有的搞个人说了算,说一不二,像个土皇帝,甚至印“个人语录”,搞对自己的歌功颂德。

常言道:天欲其亡,必令其狂。人一旦膨胀了,会忘乎一切,不知道自己是谁、从哪来、往哪去,听不进任何批评声和反对意见,变得目空一切,虚浮狂躁。捧得高往往是跌落的开始,膨胀狂妄是摔跤的前兆。

三患权力任性

权力是把双刃剑,它既是个好东西,又是个坏东西,就看你怎么对待、怎么用。正确的权力观是权为民所用,为党的事业发展发挥作用。倘若公权私用,把公器作为攫取个人利益的“提款机”,或者搞权力任性,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在权力场上像匹脱缰的野马。有的人就是眼看因为自己的一句话,或签个字、站个台等,别人便轻轻松松赚得盆满钵满,于是心里不平衡、不舒服,觉得来钱来得太快、太简单、太容易了,便由眼红心热到手痒脑昏,开始干一些所谓“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勾当。对有的人来说,权力就像鸦片,很容易上瘾着迷,一旦权力过大又碰上私心过重,权力和私心杂念一勾兑非得出问题。

所以,职务可以高、位置可以重要,但不管什么职务和位置,必须有意识地给自己划底线、立边界、修护栏,自觉接受监督和制约,甚至人为地把自己的权力“搞得小一点”,让自己不舒服、不自在,就会大大减少在权力这个“湿滑地”摔跤的风险。不在权力问题上对自己刻薄点,要挡住权力的诱惑是很难的。

四患后院起火

这些年来,经常耳闻目睹一些“坑爹”“坑夫”事件的发生,这些所谓的“后院着火”,说到底是因为家教不严、家规不好、家风不正、家味不浓所致。一个领导干部,当他或她在家里说话没人听、不管用,管不住家人的言行举止,放任甚至纵容家人恣意妄为、为非作歹,那么离出事也就不远了。这里面,有的是因为自身不检点,结果在管好家人上理不直气不壮;有的是总觉得平日里工作太忙,亏欠家人太多而想做些弥补;有的是出于溺爱,想着给家人创造优越生活条件,不一而足。

如果对家人不敢管、不愿管、不会管,特别是管不了,任由家人在外惹是生非,有的甚至有意无意地放纵,结果必然会出恶少、横妻,全家福蜕变成“全家腐”。家应该是幸福温暖的港湾,家应该是安乐窝不是招风地、是加油站不是拖油瓶,才能够行稳致远。

五患交友不慎

交朋结友是个大问题,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么多年来,因为交友不慎而被拖累、连累的不计其数。曾几何时,一些领导干部热衷“傍大款”,吃喝玩乐、沆瀣一气,后来喜欢交一些所谓放心靠谱或一路跟随的“自己人”“铁哥们”,结果“温水煮青蛙”般地被“自己人”拉下水,被“铁哥们”套牢。殊不知一旦有个风吹草动,跑得快、散得早的往往是这些所谓的“自己人”“铁哥们”,当初信誓旦旦“拍胸脯”的人常常是最快“拍屁股”走的人。铁哥们绝非铁板一块,树倒猢狲散、墙倒众人推,大难临头只会各自飞。平平淡淡最是真、平平常常最是好。平时多些“无声的联系”,力行“零物质”往来,真正构建起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规规矩矩的上下级关系、干干净净的政商关系。

六患闹不团结

常言道:相互补台,好戏连台;相互拆台,共同垮台。讲团结不但好干事、干成事,而且不惹事、不坏事。如果一个人走到哪都跟人关系紧张,搞得鸡飞狗跳,到处树敌,那总有一天会由裂缝到裂变。大量事实表明,容易闹不团结的人,要么喜欢争名夺利,在名利面前没风格、没风度;要么喜欢斤斤计较,心胸狭窄、境界低格局小;要么喜欢争强好胜,个性太强,意气用事。闹不团结,是很耗人的,耗精力、费心思,让人心烦意乱、精疲力尽。

冤家宜解不宜结、得让人处且让人,人可以红脸不可以翻脸,要学会谅解、和解、化解,懂得退让、忍让、谦让,忍得一时气免遭百日忧。如果闹不团结问题一直解决不好,甚至越闹越凶,则早晚得闹掰、闹翻,直至闹到两败俱伤,到那时悔之晚矣。

七患德行不好

常言道: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品德、品行决定一个人能走多远、飞多高。德行就是品德、品行,它是一个人由内而外的修养、涵养和素养,是一种文化的体现。知识是学来的,文化是修来的。有的人有知识未必有文化,经常表现得口大气粗、口无遮拦,或者飞扬跋扈,甚至一言不合,便大打出手。现实中,类似一巴掌“拍”来横祸、一句骂“骂”出灾殃的事屡见不鲜。

德行不好的人,往往表现在公德缺失、私德缺损上,诸如对公众利益不管不顾,极端自私自利;在公共场所有失教养,习惯于耍横、摆阔、嘚瑟,经常搞特殊、耍特权,结果说不准哪天就惹祸上身;等等。有的甚至到了毫无底线、道德败坏的程度,私生活乱七八糟、一塌糊涂,崇尚起充满低级趣味的生活方式。德行不好的人,其可怕还在于,非但不以为然反而心安理得,非但不以为耻反而以此为荣,最后落个鸡飞蛋打的结局。

八患不爱学习

经常学习才能明方向、知全局,才能辨形势、识时务,出问题、犯错误往往是从不重视或放松乃至放弃自身学习开始的。一个从来手不捧书本而只知端酒杯,不愿读报刊、不爱看新闻而只懂玩耍的人,只会日渐沉沦、颓废,变得不思进取、目光短浅,或玩物丧志,变成酒囊饭袋。事实表明,如果不是装一肚子墨水,而是装一肚子酒水,最终必定成一肚子坏水。这是不爱学习、忙于应酬的必然结果。理论上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不爱学习,不但面目可憎,更重要的是会迷失方向、不识时务,会迷迷糊糊、迷迷瞪瞪,走入岔道、出了事还浑然不知。

九患小节不保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些年因为小节不保、小事无视而酿成大祸的为数不少。有的领导干部不太注重生活小节、细节,比如,对送上门的所谓“土特产”不以为然,对开始的几条烟、几瓶酒半推半就,对于开名车、拎名包、穿名牌等习以为常,麻木不仁,热衷和追求时尚、前卫,贪图、向往过贵族生活,潜意识里总有大款、老板派头等。

殊不知,领导干部一旦在这方面有特别需求,必定会被“盯上”、被“围猎”,也必定会捉襟见肘、入不敷出,于是只有想方设法去填窟窿、补亏空。而对于小节、细节的忽视,还会遭“围观”,瞬间被人们放大质疑,引发舆情,直至“社死”。针尖大的窟窿斗大的风,小洞不补大洞吃苦,小事不可小视、小节不可放纵。一定要抓早、抓小,抓苗头、抓倾向,把它扼杀在萌芽里、熄灭在未燃时。

十患拉帮结派

邓小平同志曾告诫:“小圈子那个东西害死人呐!很多失误就从这里出来,错误就从这里犯起。”别以为找到靠山、攀上高枝、抱上大腿、进了圈子就“走遍天下都不怕”了。事实证明,靠山很有可能成“火山”,圈子很有可能被套牢圈住,上“山头”不易下“山头”更不易,进“圈子”难出“圈子”更难,一旦被捆绑就别想松绑。搞小山头、小圈子、小团伙那一套不但不灵、不行了,而且迟早是个隐患。干工作还是靠班子不靠圈子、靠团队不靠团伙,为官从政应该放下架子与人打成一片,但切不可没有样子与人搞在一起,要同志而不同伙、结伴而不结团。

以上这“十患”,难免有所疏漏,只不过这“十患”表现得更经常、更普遍和更突出,都是从一个个为官者出事后的深刻教训中总结出来的,都可以找到一个个活生生的案例作支撑。压死骆驼的往往是最后一根稻草。有的为官者或许一路都走得谨小慎微,却一不小心“踩雷” “触弹”,而随便踩到哪一颗雷、触到哪一枚弹,一旦引爆,则必定被炸得面目全非,落个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的结局。“十患”似可成每个为官者的心头之患、心腹之患,不要因任何一“患”身败名裂,落个竹篮打水一场空,成了人生输家。

 

8

自我革命“革”什么

(《中国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23.1.3.第1期)

如何跳出历朝历代“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率?自我革命是我们党给出的“第二个答案”。党的二十大报告鲜明指出,“全党必须牢记,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勇于自我革命,就是刀刃向内、自刻腐肉,它是党的鲜明品格、显著标志和最大优势,是极为重要的宝贵经验。然而,自我革命有其特定内涵,它是一种自我完善、自我净化和自我突破。那么,自我革命到底“革”什么?

就是“革”那些落后于时代进步的思想观念的“命”,确保思想理论始终走在时代潮流的前列。党的百年历程告诉我们,思想观念上的革命一直伴随着党的发展壮大,特别是每当重要时期、特殊时刻、转折关头,思想观念上的革命总是走在前头,起到引领、发动的巨大作用。1941年的延安整风运动,就是一次深刻的思想理论上的自我革命。当时,毛泽东同志提出,我们要在党内发动一个启蒙运动,使我们同志的精神从主观主义、教条主义的蒙蔽中间解放出来。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同样是实现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从突破思想禁锢和精神柳锁中找到出路。我们党正是一次又一次地把那些落后于时代进步的“思想病灶”给革除掉,才生机焕发、朝气落勃。

就是“革”那些阻碍改革发展的体制机制的“命”,确保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治理是门大学问,它面临着很多课题,改革、发展和稳定的每一次前行,都对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提出各种各样的考验和挑战。比如,如何在一个人口众多、发展不充分不均衡的国家里实现共同富裕;如何让近亿的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何领导中国式的现代化获得成功;如何有效统筹好经济发展与疫情防控等等,很多难题都是世所罕见、前所未有,没经验、没模板,甚至没任何“参考答案”,只有靠自己从自身实际出发,不断探索创新。要交出合格答卷,说到底要从已经被固化的体制机制入手,拿僵化的或明显带后的体制机制开刀,从而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就是“革”那些破坏党群干群关系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命”,确保党的作风不褪色不变色。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党的作风天敌。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五花八门、表现不一,然而言以蔽之,上级机关和领导干部整天浮在上面指手画脚就是官像主义,而下来了却不办实事、不解决问题就是形式主义。这样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不仅无济于事,更重要的是败坏了党风、带坏了民风,祸害无穷。任何时候、任何情形下,只有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露头就打,撕下它的各种伪装包装,让它无处遁形,才能使党的本色不褪不变。

就是“革”那些丧失党心民心、背离初心使命的腐化堕落分子的“命”,确保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反腐败是最彻底的自我革命”腐败是党的肌体上的毒瘤,腐败不除,党无宁日、民无宁日,腐败与党和人民水火不容。十八大以来的这十年,党以刮骨疗毒的勇气铁腕反腐,不让腐败分子有任何藏身之地,赢得了民心,也赢得了历史主动,不敢腐、不能腐和不想腐的大格局正在形成。反腐永远在路上,哪里有腐败分子和腐败现象,哪里就是革命的战场。

自我革命已经是我们党的一张新名片和新标签。一个没有任何私利的政党,才能这样以一种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在不断地自我革命中勇毅前行。

 

9

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人民日报》2023.1.10.)

 

在近日圆满闭幕的“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上,一张亮眼的图片,将观众带回2019年激荡亚洲的一晚。2019年5月15日,浩瀚夜空下,国家体育场“鸟巢”灯光璀璨,各国艺术家齐聚一堂、欢歌曼舞,为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亚洲文化嘉年华等一组图文并茂、数据详实的展板,让观众纵览10年来对外宣传工作取得的成就,真切感受到新时代中国的声音传得更好更远。

中国的国际形象需要由中国人去树立,讲好中国故事需要每一个中国人的努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新时代中国正在进行的伟大实践,赋予我们自信与底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我们充分、鲜明地展现中国故事及其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贵州草海护鸟员、甘肃沙漠护林员,在帮助改善当地生态环境的同时实现自身脱贫;北京冬奥会国家速滑馆8500吨的钢结构,通过智慧制造完成精准设计和装配;菌草技术不断走出国门,在很多欠发达国家和地区得到推广……一个个鲜活的故事,生动展现今日中国的卓越成绩和造福世界的壮美画卷。今天,越来越多来自中国的好故事正在被国际社会熟识,开放而自信的中国在世界舞台绽放出别样光彩。

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是一种责任。匠心独运的场馆“冰丝带”“雪如意”,活泼敦厚的“冰墩墩”和喜庆祥和的“雪容融”,开闭幕式上的二十四节气、黄河之水、中国结……每一处充满“中国味”的细节,都彰显了2022年北京冬奥的人文之美。这背后,凝结着无数人的智慧与汗水。中国形象体现在每个中华儿女的日常言行中,人人都是国家形象的代言人。我们应当增强志气、骨气、底气,争做精彩中国故事的主人公和讲述者。

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是一种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有本事做好中国的事情,还没有本事讲好中国的故事?我们应该有这个信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我们应当进一步增强国际传播能力,在构建对外传播话语体系上下功夫,在乐于接受和易于理解上下功夫,让世界了解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积极主动发声,将真实信息、真实故事源源不断地注入国际信息库,让正确的声音响亮起来。

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是一种情感。展现国家形象,是爱国主义情感的真情流露。“到那时,到处都是活跃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方志敏曾如此憧憬一个可爱的中国,如今已然化为灿烂的现实。对于祖国,身处这样伟大时代的每个中华儿女,没有理由不去用心礼赞和讴歌,没有理由不去用情告白和展现。

“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充满自信和底气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让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走向世界,深入人心。

 

10

在合奏中形成和声

(《学习时报》2023.1.18.)

 

“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坚持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党中央统一指挥的合奏中形成和声,决不能荒腔走板、变味走调。”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会上的谆谆教诲,既敲响了警钟,又明确了方向,值得每名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警醒和自律。

合奏是指许多乐器分别按不同声部演奏同一首乐曲。相比独奏,合奏难度更大、标准更高、要求更严。一部波澜壮阔、荡气回肠,或悠扬优美、撼人心魄的音乐作品,都是管弦乐器、吹奏乐器、弹拨乐器和打击乐器等多种乐器门类,按照各自的声部和曲调发声的结果,是不同门类乐器各司其职、默契配合的结果。指挥是乐队和乐曲演奏的灵魂,指挥者根据其对音乐作品的独特理解、对各门类乐器特点的充分了解,用有张有弛、有收有放和抑扬顿挫的肢体语言,进行组织协调与统筹,从而组织演奏出一首完美的合奏乐曲。

合奏首要的是“听指挥”。一支乐队是这样,一个团队、一个集体、一个国家也是这样。一切行动听指挥,才会步调一致、整齐,才会齐心协力、同行同向。我们干事业、做工作,一切行动听指挥,就是要听党的指挥,听党中央的指挥,听总书记的指挥。党是定海神针,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领导一切;习近平总书记是掌舵人,领航定向。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一切行动听党指挥,是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是革命、建设和改革向前推进的基本经验。只有一切行动听指挥,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坚持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坚持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坚持对党绝对忠诚,与党中央同心同德,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照办,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才能不断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合奏就是合力奏响“同一首乐曲”。合奏绝不是各吹各的号、各奏各的调,它必定有一个主题贯穿始终,有一个主旋律从头到尾。我们干事业、做工作,同奏一首曲,要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每个人都应该想清楚、弄明白“我是干什么的?我该干什么?我不该干什么?”做到准确发声、及时发声,特别是敢于并善于去杂音、净噪音、除乱音,共同捍卫主题的纯粹鲜明,共同维护主旋律不变调、不走板。

合奏得“按不同声部”进行。一首乐曲由不同的声部组合而成,各乐器组按不同的声部演奏各自的曲调,这些曲调综合在一起,正是这首乐曲的全部。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是合奏的题中之义。“同奏一首曲”,并非千篇一律,不考虑各自工作实际,而是要求善于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鼓励干部各司其职、各尽其责、敢于担当作为。只有寓个性于共性之中,寓不同声部于同一首乐曲之中,才能创作出一部宏阔伟大的音乐作品。

鼓擂弦舞曲悠扬,合璧联珠奏铿锵。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面对新形势新考验,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形成同心共圆中国梦的强大合力,在党中央统一指挥的合奏中形成和声,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用户点评
    发表自己的观点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
    每日读报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