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出来的幸福路

2020-08-07 03:57 阅读
江西日报

  本报记者 吕玉玺

  7月31日,记者来到万年县裴梅镇裴家村,村里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传来阵阵掌声。“我家原来日子不好过,老婆患有慢性病,看病花了20多万元,又没有劳动能力,但是我相信脱贫致富不能等靠要,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村里“算收入、谈变化、感党恩”主题汇报会上,脱贫户洪金根正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为贫困户传授致富经。

  今年60岁的洪金根曾是村里的贫困户,如今是万年县裴叶农民种养合作社监事长。2019年,裴家村争取到产业扶贫资金50万元,发动全村50户贫困户筹资10万元入股,采取“党建+基地+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共建马家柚基地。“今年基地套种了西瓜,产量达到2.5万公斤,收入近7万元,基地用工全部为村里的贫困户,发放务工工资近2万元,村里预计今年可为贫困户分红4000余元。”裴家村第一书记程志勇说,村里成立了产业合作社,为贫困户提供了增收的平台,既能入股分红又能务工赚工资,群众致富有了产业基础。

  如何激发贫困户的致富动力,实现长效脱贫?万年县利用政策引导,扶持建立生产发展、就近就业、劳务输出、技能培训、村民自助和集体经济增收等十类带贫益贫平台,广泛发动社会各界资源向贫困群众汇聚。

  “政府激励我们努力,脱贫没问题,我还可以带着乡亲们一起干,一起致富。”7月正是葡萄销售旺季,苏桥乡夹罗村脱贫户刘深太每天忙着组织工人采摘、打包、发货。2013年被识别为贫困户后,扶贫干部引导他加入了村里葡萄种植协会,掌握了种植技术,并通过金融部门“三户联保”贷款25万元,种植规模从初期的2亩发展到如今的20多亩,种养类型也从单一的葡萄发展为杨梅、橘子和生猪、土鸡等多个品种,每年销售纯收入达12万元,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10个,年发放工资近10万元。

  因户施策不仅要对症下药,更需要因势利导。为最大限度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该县共评选出脱贫示范、创业标兵、孝善之家、星级文明4类100名先进典型,进行表彰奖励,引导贫困群众主动作为。“为杜绝贫困群众的‘等靠要’思想,我们改变原来直接发钱发物的‘保姆式’帮扶模式,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激励贫困户自主增收。”万年县扶贫办主任刘健梯介绍,县财政拿出356.7万元作为奖励基金,由各村根据村里贫困户当年自主增收情况,通过民主评议划分3个等次,发放相应金额的奖励资金,以此倡导多劳多得、多劳多奖的价值观念。

用户点评
    已显示全部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
    每日读报
    推荐新闻